人機戰未休 人機互學忙

發佈時間:2018-06-19 09:32:10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陳靜 | 責任編輯:肖寒

職業棋手從“爭勝”轉向“求教”



中國棋手柯潔九段和圍棋人工智慧程式“阿爾法狗”(AlphaGo)的首場對決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舉行,這是中國棋手柯潔(左)在比賽中(2017年5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從AlphaGo一騎絕塵到眾多圍棋人工智慧百花齊放,從人機爭勝的劍拔弩張到人機協作的化敵為友,從技術到遊戲規則,圍棋被人工智慧徹底改變。當前,人工智慧帶來的各方面影響和變化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深入思考——


2017年5月27日的烏鎮,“人機大戰”第三局。在替AlphaGo落子的“人肉臂”黃士傑面無表情地落下第125手之後,中國圍棋第一人柯潔離開了座位,因為無法獲勝的無力感,年輕人站在對局室外的角落裏,在比賽中途哭了20分鐘。


2018年6月5日的北京,第9屆中國龍星戰決賽的第一局。在賽後復盤中,柯潔第一時間拿來了手機,調出了騰訊圍棋AI絕藝在棋局進程中給出的實時勝率。他笑嘻嘻地問對手連笑:“你猜這一手之後,它説你勝率多少?”


兩個對比鮮明的鏡頭之間,正是1年時間裏,人工智慧帶給圍棋界的巨大變化。人們能得到什麼?會失去什麼?是驚喜還是迷茫?這將是改變歷史的一個瞬間,還是資本與商業的一廂情願?這塊黑白十九路的棋盤正在給出自己的答案。


流行購買高價電腦

人工智慧改變了職業棋手的訓練方式,他們為了讓圍棋強AI計算得更快更準確,開始購買高價電腦


中國棋院3樓,圍棋國家隊的訓練室比想像中喧鬧。墻壁上挂著投影螢幕,上面是巨大的棋盤,選點落子,螢幕上顯示出這一手後黑白雙方的勝率,年輕的棋手們圍在一起大聲討論著。今年4月底,騰訊圍棋AI“絕藝”宣佈成為國家圍棋隊訓練專用AI。


在兩次“人機大戰”後,棋手與人工智慧的對弈並未停止,但勝負已經不再重要。4月27日,柯潔執白145手中盤負於國産AI“星陣”。星陣圍棋主創人、深客科技有限公司CEO金涬坦言,從頭到尾勝率都很平穩,作為“人肉臂”,他最緊張的是“千萬不要在棋盤上擺錯棋子位置。”5月26日,南韓圍棋第一人樸廷桓執黑244手負於國産AI“天壤”,他在賽後表示,整盤棋下得非常艱難,“自己一點機會也沒有”。


在網上對弈中,職業棋手們甚至已經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接受被AI讓先甚至讓兩子。


在過去的1年中,AlphaGo團隊在發表了新論文和教學工具後正式宣佈工作結束,日本的老牌圍棋AIDeepZenGo隱退江湖,但星陣、天壤、微信團隊開發的Phoenix Go、比利時人開發的麗拉、Facebook開發的ELF OpenGo……圍棋強AI的新面孔不斷涌現。


“圍棋人工智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出乎意料的是它們水準都很高,爭勝負已不切實際,重要的是如何向它們學習。”“棋聖”聶衛平對經濟日報記者説。


人工智慧應用開始徹底改變職業棋手的訓練方式。南韓棋手申真谞在奪得南韓最大的國內棋戰第23屆GS加德士杯後表示,自己主要靠人工智慧研究,“我一天5個小時以上和人工智慧實戰或研究棋譜。主要靠中國的一款人工智慧,也使用ELF OpenGo”。


職業棋手們開始流行購買原本是為了順暢運作大型遊戲而設計出的高價筆記型電腦,單價通常兩三萬元,也對諸如“1080Ti顯示卡”之類的專業詞彙爛熟於心,就是為了擁有更高的配置,讓圍棋強AI計算得更快更準確。國家圍棋隊總教練俞斌透露説,有圍甲棋隊甚至購買了單價6萬元的“天價電腦”。


人工智慧究竟如何幫助訓練?在俞斌看來,最主要的提升是判斷。“過去棋手也經常討論,但往往誰都不能説服誰,沒有正確答案。現在可以通過人工智慧來判斷,是不是對,要怎麼定型,還可以預估下面的發展。有些過去我們天天在下的常用定式,人工智慧會判斷有一方不太好,現在就真的沒人再下。過去不會有人下的點三三,現在幾乎出現在每一盤棋中。如今,棋上的內容和以前差別非常大。”


這種差別正源於人工智慧在普遍意義上困擾人們的不透明性。基於強大的計算力,人工智慧有些時候得出的結論,人類不知緣由,也無法理解。“我個人覺得白棋不錯,但不知為何,竟顯示黑棋有73%的勝率。”職業棋手胡耀宇在給年輕棋手一份針對棋局的AI分析報告中如此寫道。他告訴記者,不同的人工智慧應用,在對棋局的判斷上有時會有相當大差異,自己希望能研究不同AI對同一局棋判斷的差異點,來反推它們的判斷依據。


聶衛平也表示:“人工智慧沒有辦法與人類産生交流,現在棋手對人工智慧的學習還是模倣式的。只有棋手真正理解人工智慧為什麼下這步棋,才能得到提高,這條路還很遠,很難。”


遊戲規則正在改變

人工智慧在帶來技術提升的同時,也給圍棋帶來了競爭格局、實際應用等遊戲規則的變化


人類創造出人工智慧,通過它們更有效率地觀察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世界運作的法則,並借助它奔向更加廣闊的未來。事實上,人工智慧對傳統領域的介入不僅帶來了技術上的提升,也帶來了遊戲規則的變化。


比如競爭格局。在圍棋上,中韓爭霸已持續多年,完全得益於高水準的訓練和基於國家隊的集體研究。但是,人工智慧正在改變這種歷史積累帶來的資源不均衡。


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常昊告訴記者:“歐美棋手過去訓練的水準和品質,比中日韓要差很多,能參與的高水準賽事也很有限,但人工智慧的輔助訓練為他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他們能更好地提高自己,思路更加開拓。因此,圍棋的發展有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國家圍棋隊領隊華學明表示:“‘絕藝’進入國家隊後,我們連夜開會討論,決定不給棋手們賬號和密碼。大家如果要用,必須到國家隊的訓練室來。我們要保持國家隊的凝聚力,延續集體討論的風氣,不能變成一人抱著一個電腦研究。”


比如實際應用。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一台能擊敗頂級高手的圍棋強AI,它就變得可以“利用”。4月份舉行的麗水清韻杯全國業餘圍棋公開賽上,有不知名的棋手執黑完勝業餘圍棋世界冠軍胡煜清,但因上衣口袋裏的手機攝像頭始終對準棋盤,被懷疑使用圍棋AI作弊。6月份,南韓棋手洪性志因著法與圍棋AI麗拉高度相似,並被檢測到使用了麗拉官方權重,網上對弈平臺野狐取消了他的職業棋手認證。


“沒想到網路圍棋會如此受影響。”在圍棋世界冠軍古力看來,如果對弈平臺不儘快出臺相關條款對用戶使用AI加以限制,必然會影響用戶在網上對弈的興趣。但是,難點在於如果用戶不全盤照搬AI的下法,且只是在關鍵著法上借鑒AI,則很難判定。“很多棋手錶示,如果修改規則,導致網上對弈和線下比賽出現了巨大差異,他們很難接受。不管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根本是要把職業棋手留在網上下棋,保持圍棋的魅力。”


探索更多落地場景

圍棋AI研發團隊不斷積累相關技術,開展深度學習,為探索更多的人工智慧落地場景打下基礎


對於職業棋手來説,人工智慧風起雲湧帶來的是“漲棋了”的喜悅。那麼,圍棋AI研發團隊為什麼要進入這個難以商業變現的小眾行業?


對於圍棋AI的研發者來説,求“名”是訴求之一。金涬告訴記者:“作為創業小團隊,一開始如果我們找客戶談,説我們有很強的演算法,很難取信於人。但是,圍棋的棋譜數據都是公開資源,我們如果依靠這些數據獲得一些知名度和影響力,將有助於幫助我們拓展其他客戶。”


更為重要的訴求是“站”在AlphaGo的“肩膀”上積累技術,為探索更多的人工智慧落地場景打下基礎。金涬表示,通過開發星陣,他們還想尋找如何在盡可能少消耗計算資源的前提下,訓練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解決方法,“我們開發的星陣,訓練時使用的計算資源不到谷歌的1%。這種研究有通用性,未來有助於幫助中小企業降低人工智慧應用的成本”。


天壤智慧CEO薛貴榮表示,基於訓練圍棋AI得到的系統和策略上的技術突破,最終推動天壤形成了“行銷大腦”:“去年‘雙11’,我們的行銷大腦共幫助商家完成全自動機器預算投放7213萬元。”


騰訊AI LAB方面表示,圍棋AI只是遊戲AI的一個分支,目前人工智慧已開始從棋盤類轉向遊戲。“研究當中積累的經驗、方法與結論,能在更廣大深遠的範圍被利用。首先是打通虛擬與現實世界的藩籬,比如無人車和機器人的發展;其次,遊戲中對話智慧的研究,或許能成為通向強AI的重要路徑;再次,研究遊戲中人、智慧體和環境的交互,能讓智慧城市這樣複雜而意義深遠的項目受益。”(記者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