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數據産業深圳招商推介會系列報道:“1412”工程助大數據産業騰飛

發佈時間:2018-06-01 13:19:5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肖寒 | 責任編輯:肖寒

興安盟“1412”工程助大數據産業騰飛


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徵的數據集合,正快速發展為對數據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採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動能的新一代資訊技術和服務業態。隨著資訊技術和人類生産生活交匯融合,網際網路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正日益對全球生産、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作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産生重要影響。掌握和運用大數據的能力正日益成為衡量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為了深入貫徹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內蒙古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大力培育新動能、新産業、新增長極,構建現代産業新體系,紮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建設數字內蒙古、智慧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攜手深圳市物聯網智慧技術應用協會等機構,將於6月9日在深圳舉辦內蒙古大數據産業深圳招商推介會。本次推介會自治區各盟市地區及有關部門共推薦99個項目,涉及基礎設施、政府治理、社會民生、高端電子製造、資訊技術服務、傳統産業深度融合、科研能力建設等七個類別,總投資額達888億元。在內蒙古自治區大數據發展的過程中,興安盟發揮區位優勢,啟用農村牧區大數據平臺,開啟大數據“1412工程”,緊抓歷史機遇,大力推進産業的落地進程。

 

農村牧區大數據平台啟用

助力興安盟綜合改革規範運轉

 

內蒙古地區長期以來注重對農牧問題的研究和解決。記者了解到,在解決農牧業的監管問題上,興安盟于2017年全面啟用了“新研發的‘農村牧區綜合改革大數據應用暨項目管理平臺’(大數據平臺)系統”,管理審批“一事一議”、美麗鄉村及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該項目新系統採用衛星定位技術結合配套使用的手持終端設備,利用網際網路進行項目資訊的實時傳送,實現對項目的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管理,在將資訊做到智慧化收集、傳遞、處理、執行的同時,達到四級單位資訊共用的目的。

 

強大的雲服務處理,將項目從規劃、申報、審批、建設、撥款、驗收、歸檔、移交、管護各個階段實現網路存儲,在項目管理方面是一個“質的飛躍”,新系統的進一步推廣,將在全盟範圍內搭建物聯網平臺,各個單位之間也將實現資訊共用,提高各類資訊之間傳遞的準確性與排他性,在高速運作的資訊時代,大數據平臺系統的使用,是興安綜改的福音,更是政府實現智慧、先進、互聯資訊管理髮展的必然趨勢。

 

為了更加規範農村牧區大數據應用管理平臺的使用,提升農村牧區綜合改革工作效率,興安盟制定了《興安盟農村牧區大數據應用管理平臺使用工作規範》,從四個方面作出了明確細緻的要求,包括:基層財政基礎資訊、項目管理、資金管理和十個全覆蓋工程錄入管理。工作規範的制定,不僅作為興安綜改系統新的行為準則,更能夠保障各項綜改工作的高效、規範、健康、持續的向前發展。

 

發展地區大數據

“1412工程”撐起一片天

 

 興安盟經信委曾于不久前在北京組織召開《興安盟大數據産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專家評審會。評審會邀請了6位大數據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評審組,共同為興安盟地區的大數據産業發展和規劃建言獻策。

 

《規劃》強調,興安盟要依託自身農牧資源與旅遊資源先天優勢,以及産業優勢,找準自身定位,先著力發展民生服務重點領域的資訊化應用,以大數據推動興安盟政務“網際網路+”和資訊化水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民生服務水準,再發展綠色無污染、經濟效益高、創新水準好的大數據細分産業應用,重點瞄準綠色農牧業、旅遊業等産業發力,同時積極穩妥發展新興産業,促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今後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重點實施“1412”工程,即“1”是大數據基礎設施先行統籌全盟數據資源,“4”是在扶貧、政務、教育、醫療四個重點民生服務領域發展大數據應用,“1”是推動打造智慧綠色産業體系,“2”是建設高新技術産業基地與大數據雙創基地。

 

未來的大數據建設,機遇與挑戰同時並存,興安盟通過數據開放共用,吸引全國優秀企業和人才入駐,開展數據深度挖掘,逐漸釋放出了更多數據價值,助推大數據經濟業態快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