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館推新展慶科技工作者日
發佈時間:2018-06-01 09:54:4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雷嘉 | 責任編輯:肖寒在第二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中國科技館,“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朱載堉科學藝術成就展日前開幕。中國科技館還結合“與科技工作者共話未來”主題,策劃推出了系列展廳特色教育活動,用這種方式度過科技工作者日。
院士和科普志願者共同“慶生”
國務院于2016年批准將每年5月30日設立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旨在促進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使命責任,瞄準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創新報國。作為今年系列主題活動的第一場,“與科技工作者共話未來”科學生日會5月26日舉行。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結合自身成長經歷,為觀眾做了題為“人生當自強——留下消失的背影”的講座,並與科研工作者代表、科技輔導員代表、小小志願者代表互動交流,寄語青少年:“多讀書、多走路、多吃苦,憑著百折不撓的意志力一步一個腳印,走自己的路,為國家做出貢獻。”
之後,劉嘉麒院士還和科技館輔導員張然、科普工作者代表祖顯弟、科學故事會大王劉翰辰、小小志願者顧子宸共同舉辦了“生日”派對,分享節日蛋糕。系列展廳特色教育還舉辦了“共畫外星人,暢想未來宇宙”、定制你的VR之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專項輔導等活動。
兩項新展覽開幕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日前在科技館開幕。展覽展出了錢學森、周光召、朱光亞等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的人物肖像。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23幅近一人高的肖像畫在科技館大廳裏一字排開,畫作既有中國傳統水墨的特色,也有西方寫實主義的表現形式,對大小觀眾都産生了強烈的吸引力。而且每幅畫旁邊還有二維碼,掃描後可以對畫作中的人物進行延伸閱讀。一位帶著孫子來科技館的老人一邊看,一邊給孫子講解人物故事,“他們是中國最了不起的人!”爺爺説。展覽將持續到7月8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愛科技的音樂王子:朱載堉科學藝術成就展”也在科技館二樓恐龍廣場開幕。朱載堉是我國古代優秀科技工作者。在為期一個月時間內,將展出這位早在明代就為我國奪得天文、音律、數學等領域多項世界第一的科學家的生平和成就。展覽由中國科技館與河南省沁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科館大講堂”還將在6月16日推出由中國科技大學徐飛教授帶來的科普講座《朱載堉眼中的宇宙與樂律》。
科技館科普劇免費向地方開放
除了館內活動,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科技館專業委員會還聯合各地科技館共同舉辦“與科技工作者共話未來”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啟動儀式在寧波科學探索中心舉辦。啟動儀式上,中國科技館將其原創科普劇《皮皮的火星夢》整體資源免費向地方開放,並與全國15家科技場館、企業簽署資源共用意向協議。
這是中國科技館作為國家館發揮引領示範作用的重要舉措,也是全年第二場“與科技工作者共話未來”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的資源共用特色活動。今後,中科館還將聯合全國各地科技館持續推出更多優質科普資源,共同推動科技館行業優質發展,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活動,不斷提升公民的科學素養。
亮點
朱載堉科學藝術成就展:
看“穿越”到明代的科學藝術巨星
西方有號稱“穿越者”的藝術科學巨匠達芬奇,但是鮮少有人知道,中國古代也有一位“疑似穿越”的科學家和藝術巨星,他就是朱載堉,朱元璋的九世孫,明代科學家、律學家、歷學家、音樂家。他一生經歷坎坷,辭讓了王位,致力於學術,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他首創十二等程律的理論,掀起了世界音樂史上的一次革命,被尊為“律聖”。這個樂律理論至今仍在造福人類,幾乎所有固定音高的鍵盤樂器都在用他的方法來調律。
同時,朱載堉還在天文、曆法、數學、物理、計量、舞蹈等廣泛領域裏,取得了當時多項世界第一的學術成果:首次在數學史上用算盤開方;首次完成九進制和十進位的小數換算;第一次找到了等比數列的求解方法和求解公式;在物理學史上首次發現管樂器的末端效應;他做排黍的實驗,研究度量衡的變遷史,其研究方法一直影響著今天;準確地計算了回歸年長度,推算了北京的地理緯度;測定洛陽地區的地磁偏角4°48′,是科學史上第一個有精確數值的磁偏角記載……
音樂與數學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撥動琴弦,感受“弦的長度”和“音的高度”之間的關係:弦長一倍,得到一個低八度的音;弦長乘以2/3,就得到一個相差五度的音。聰明的古人發現了這個規律,用“三分損益”的演算法,得出了一個八度內的十二個音高。
但是有一個問題,困擾了古代音樂家們上千年:黃鐘在十二次折算之後不能還原。為什麼呢?都是除不盡的數啊。無論做多少反覆計算都不能最後獲得音樂上八度的整數比值。這就是不能“返宮”之意。
這個問題,朱載堉解決了。他不用“三分損益法”,而是直接將八度值開12次方,使一個八度內的十二律構成以為公比的等比數列。這麼複雜的數據,朱載堉是怎麼算的呢?他自己做了一套計算工具,用大算盤來開方。他算得=1.0594 6309 4359 2952 6456 1825,精確到了小數點以後24位(展覽現場有演示開方)。通過這條全新的數學道路,朱載堉創建了一種前無古人的十二等程律,圓滿地解決了人們幾千年夢寐以求的旋宮問題。有了十二等程律,才有了現代的音樂舞臺,用它調律的樂器,可以滿足任意轉調或變調的需要。眾所週知,鋼琴是歐洲文明的産物,而十二等程律就是它的靈魂。
從物理聲學上講,律管的音響性能與其管長、管(內)徑的比值有著必然的聯繫。如果比值太大並超過一定限度,該管的基頻會難以激發,造成不能成聲的情形;反之,比值太小,同樣會出現基頻極不穩定乃至不能發音的現象。足見適於發音(樂音)的律管,其管長與內徑之比值是有一定範圍的。一套依照最佳比值製成的律管,其發音最自然,共鳴最充分,音高最穩定,音樂性能無疑也是最優良的。為了找到“最佳比值”,朱載堉通過悉心研究,于《律呂精義》中首次提出十二等程律的異徑管律校正方法:即在確定各律管長度的同時,還須調整律管內徑(直徑)的大小。
朱載堉的“異徑管律”理論問世以後,尤其在近代,受到中外學者的高度讚賞。劉復稱它是“一做就做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的大發明”。李約瑟博士也認為,此項成果“可以被公正地看作是中國兩千年來聲學實驗與研究的最高成就”。(記者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