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冷門專業”到“高頻詞”,人工智慧掀浪潮

發佈時間:2018-05-16 10:30:02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張睿 | 責任編輯:肖寒

相機可以根據人臉識別進行美顏,手機因為語音交互而不再冷冰冰,網購可以通過購買記錄進行個性化推薦……人工智慧仿佛在蟄伏多年後,一夜之間走進千家萬戶。


1956年,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舉行的一場夏季研討會上,人工智慧研究正式確立。在60多年“三起兩落”的沉浮變遷中,人工智慧的發展既經歷過“寒冬”,也經歷過“暖春”。21世紀的今天,人工智慧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準備迎接它的黃金時代。


在成都召開的歐美同學會首屆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大會上,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黎江向大家介紹了“高IQ”的微軟小娜和“高EQ”的微軟小冰。這兩款智慧機器人,前者側重通過語音交互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而後者已經能夠理解人的想法、苦惱和情緒。“微軟小冰會寫詩,也在作曲,還能主持電視節目,”黎江説,“人工智慧正在經歷由點到面,最後走向整體的大變革。”


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在隨後的40年裏,改革開放不僅使我國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還為我國引入了高新技術和先進理念,提升了民眾的科學認知。科學技術已不再是專家學者們的專利,它逐漸滲入到各個領域。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正在與經濟社會、教育教學、醫療健康等深度融合發展。


1999年成立的科大訊飛,是中國第一家大學生創業主機板上市公司,其智慧語音與人工智慧核心技術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準。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R)發佈的“2017年全球50大最具技術創造力企業”榜單中,科大訊飛排名第6,同時拔得中國區排名頭籌。


去年,科大訊飛在安徽開通了全國首家人工智慧醫院,把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通過雲無線延伸到基層醫療單位。同時,訊飛“智醫助理”成為全球首次通過國家醫師資格測試的機器人,實現幫助基層醫生進行全科輔助診療,既提高了醫護人員的效率,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隨著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人工智慧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大數據、人工智慧再次成為“高頻詞”。作為新一輪資訊技術革命的重要發展方向,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擔負著助力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重任。


雖然在開發人工智慧方面,中國的很多相關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準,但中國智慧産業還在形成過程中。“中國的人工智慧發展一定要下大力氣集聚人力,形成上下游聚集效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説,“多地方為了吸引專家,開出高工資、學區房、落戶口等條件,但地方政府更應當做的是為人才培育良好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