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否拯救手機市場?

發佈時間:2018-05-10 10:00:10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郜小平 | 責任編輯:肖寒


在手機陷入同質化競爭的環境下,新品手機可以不是全面屏,但人工智慧(AI)一定不可少。


今年上半年,包括榮耀、小米、vivo、OPPO、小米等品牌發佈的新機,AI在拍照及個人助理等領域的表現已成為比拼的焦點。“AI可以縮短普通人與專家的差距。”在4月26日的GMIC(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榮耀總裁趙明再次表示。


不過,對消費者來説,AI手機在體驗上到底有怎樣的不同?對手機廠商而言,扎堆AI手機,能否打開一條差異化競爭的道路?


現象:國産手機扎堆AI技術


無AI不手機,稍微貴一點的新品手機,發佈時言必稱AI手機,這已經成為業內慣例。今年上半年,小米MIX2、小米6X以及華為P20系列、榮耀10、OPPO R15、vivo X21等新品手機紛紛都加入了AI技術。


3月27日發佈的小米MIX 2S,內置小米AI音箱功能的實現智慧家居遠端操控,小米創始人雷軍還現場演示通過AI便捷地找出特定時間、地點拍攝的照片。“出一張嘴”即可的背後,是小米通過機器學習數十萬張自拍圖片建立模型。


OPPO R15的AI智慧場景識別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進行針對性的拍照效果優化。當用戶拍攝萬里晴空,OPPO R15會拍出更沁人心脾的藍。


同一天發佈的vivo X21則內置了Jovi人工智慧助手,它變革了傳統App的服務形式,將vivo自身和各種行業垂直服務的能力整合一起,帶給用戶生活中個性化的智慧服務。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vivo CEO沈煒宣佈了vivo的人工智慧戰略,將通過大力佈局人工智慧産業,發力5G智慧手機。4月25日,vivo在北京舉辦2018開發者大會,正式宣佈對外開放AI能力,並且宣稱要把AI能力嵌入到物聯網終端,動起了AI+IoT的腦筋。


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去年品質報告,從綜合性能、晶片、拍照和遊戲性能等方面,對不同價位的手機進行了測評。就綜合能力來看,三千元以上前幾位分別是華為、三星和蘋果;一千至兩千元的前幾位則是榮耀、三星和OPPO。晶片和手機的通信性能、增強現實和人工智慧任務的處理速度和效果相關,在AI性能方面排名前三的晶片分別是麒麟970、高通驍龍835和蘋果A11。


焦點:能給手機帶來哪些變化?


AI技術的引入,給手機帶來了哪些改變?IT分析師孫永傑表示,首先是手機的運作速度將變得更快。


在5G商用時代來臨前,手機運作速度的提升還有賴於AI。據介紹,蘋果A11、華為麒麟970、高通驍龍845等AI算力的晶片,使手機在整體的運作速率、反應時間上更加快速,不會出現卡機這種尷尬的情況。去年底發佈的榮耀V10運作基於安卓8.0打造的EMUI 8.0系統,引入了AI智慧引擎,官方宣稱系統響應速度提升60%,操作流暢度提升50%,500天不卡頓。這一點對於用戶來説,在手遊體驗上表現的較為明顯。


同時,AI技術將給用戶帶來更加智慧化的體驗。比如,將更加智慧的語音助手引入到手機中,使用戶不必手動輸入,僅通過簡單的語音指令就能實現手機喚醒、調動應用程式或進行資訊查詢等多種操作。如三星的語音助手Bixby、蘋果的語音助手Siri、小米的小愛同學,可進行熄屏喚醒、自定義四字喚醒詞、翻譯、完成定鬧鐘、導航打車等多項任務。


拍照方面,AI還可以自動完成取景框中各類物體的識別,在一張風景照中,AI可以識別出天空、植物、動物、人等不同要素,並對劃分出來的每個部分進行單獨優化。“在傳統的手機産品中,需要手動設置人像模式、景物模式,手動調焦,現在用戶可以切身感受AI帶來的變化。”飛象網CEO、電信業觀察員項立剛説。


在人機交互方面,AI技術使得手機從鍵入式向多元化演進。傳統的手機與PC類似,採用的都是手動的鍵入式操作,AI技術還帶來了指紋解鎖、虹膜識別、人臉識別等,這些更具個性化的生物資訊識別,使手機更加隱私、安全。如蘋果就在iPhone X上添加了可進行人臉解鎖的FaceID、華為的指紋識別、指關節手勢操作,vivo的屏下指紋識別等。


AI並不只是在單個功能上對手機功能進行突破,趙明就表示,榮耀手機的AI有“三重境界”,第一個是硬體,在硬體上榮耀專門配備了神經元網路處理器,專門針對AI進行圖像處理等等;第二個層面就是在應用,榮耀將AI處理能力和體驗賦能出去,改善很多應用,如人工智慧學習,對用戶日常使用習慣進行分析,針對用戶使用習慣量身定做、優化使用體驗;第三個就是生態,如百度、今日頭條、抖音、騰訊等各種應用,榮耀可以基於AI能力對現有App進行優化,使用戶體驗有大幅度提升。


“AI未來會成為人腦的協處理器,縮短與專家之間的差距。”趙明説,手機不再只是一個硬體狀態,它擁有智慧引擎,變被動為自動感知,判斷給用戶提供主動的智慧服務。


未來:技術很難刺激用戶需求


今年智慧手機銷量就像PC一樣,走上了下滑之路。AI的出現,給手機廠商帶來了一線機會,但這並不意味著能夠成為“救命稻草”。


趙明就直言當前AI手機存在跟風炒作,當前AI手機存在三個“怪亂像”:包裝式AI:AI算力無本質提升,如使用較老的晶片的架構等;炒作式AI:AI功能無實質落地,如在拍攝功能上冠以AI的名頭,但是實際拍照效果很爛等;封閉式AI:AI系統無生態建設,很多商家在這一方面嚴重缺失,且無實質動作和進展。


“AI技術依然是未來手機突破的關鍵點,但很難形成差異化競爭。現在很難有一款獨家的、你做了別人就做不了的技術。”項立剛説,但沒有AI加持的手機必死無疑。


項立剛説,目前AI拍照功能已經可以識別出是花還是人、並對不同景物進行不同優化,但優化到什麼程度,還需要大量數據的積累,因此,AI手機更加智慧化,也需要更多用戶使用並積累數據,智慧化是在使用過程中形成的。


同樣,AI技術作為一個漸進式發展的過程,也很難刺激用戶更為強烈的換機需求。如同手機行業翹首以盼的5G,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楊柘就有一個類似的比喻:如果大家把所有的寶都押到5G,我不認為那個時候是很快爆發的增長。4G手機剛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很高興使用4G,但大部分人把自己的流量關了,直到數據資費有不限流量,才敢把它打開。同樣的情況在5G,速度並不會有明顯的快,因為你感受到的差異沒有那麼的大了,“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到某一點,從商業戰略或者説財務發展來看有欠考量”。(記者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