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一“黑科技”領先全球 BBC:或將得到無限能源
發佈時間:2018-04-23 10:00:29 | 來源:參考消息網 | 作者:麥克唐奈 | 責任編輯:肖寒英國廣播公司網站4月18日刊登《中國核聚變發電技術會成為世界第一嗎?》的報道稱,在世界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但對環境的破壞也相對加劇時,中國的科學家們正在引領開發被一些人視為“聖杯”的能源。BBC記者麥克唐奈到安徽採訪了平時不易進入的廠房。文章摘編如下:
想像一下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浪費就能産生無限的能源——這就是核聚變的崇高承諾。
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的“科學島”上有一座閃閃發亮的巨型圓圈,被裝在一個約等同於兩座樓高的大型圓盒中,這是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簡稱EAST)。
在裝置中,氫原子融合成氦,氦能夠聚集比太陽核心高出數倍的熱能。
反應由強大的電池控制。如果維持得當,一天能産生大量的電。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致力掌握核聚變技術,美國、日本、南韓、巴西和歐盟都在努力,但沒有一個團隊能像安徽的團隊一樣保持核聚變的穩定性。
現在它是100秒,每年越變越長。在安徽,科學家們已經開始討論將目標放在延長十倍的時間,溫度在攝氏1億度。
但自從蘇聯1950年代早期開始核聚變技術以來,科學家和工程師一直沒有成功是有原因的。
因為那真的非常困難。
在受到控制的環境中保持有限的核聚變反應在過去50年間已經證明可行,但核聚變的持續時間仍遠遠短于能轉變成大量熱能所需的時間。
EAST系統是源於俄羅斯設計的加強版。
在我們採訪這天,我們在控制室見證了現場的辯論。有泄漏問題——不是物質外泄而是空氣被吸入內部的真空——科學家們必須找出解決方法。
另一個組用對講機聯絡控制室。他們圍繞著EAST的管線、電力機房和梯子尋找漏洞並修補。
中科院電漿所副所長宋雲濤説:“核聚變反應堆與裂變反應堆比起來已經相對安全,磁局限融合可以控制聚變。我可以關掉電源,這是無比安全的,不會造成任何核危機。”
現在的核反應依賴的是裂變和原子分裂,其結果會留下有毒廢棄物,必須要被儲存在安全的地方也許長達數千年。
而核聚變核電廠是將兩個核融合成一個核,然後圓圈內墻的磁力(被稱為電漿)在巨大的管線內部産生反應。
最關鍵的是,我們被告知,這幾乎不會産生任何廢棄物。
但這項技術並不便宜。
光是開啟機器,每天就需要花費15萬美元,這還不包含上百名專家的工資和硬體設備。
中國政府花費鉅資資助這項計劃,雖然政府知道要讓核聚變供應城市的電力可能還需要數十年的發展時間。
“科學家和工程師將會讓核聚變有重大突破,加上政府的財政支援,”宋雲濤説。“這是一項花費巨大的工程,但我個人認為這會是一項對人類來説偉大的可持續發展。”
因為它如此昂貴而且困難,所以核聚變技術在尋求可能的國際合作。
例如中國在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中有所貢獻,除了歐盟國家,印度、日本、俄羅斯、南韓和美國也都參與其中,該計劃預計2025年測試。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加速自己發展的腳步。
安徽這個團隊提出的下一個目標是設計出一個能産生電力的完全成熟的核聚變反應堆。要達到這個目標,它必須比我們現在看到的來得更大,並且能包含無限地電漿反應而不是只有現有的一分半鐘。
“每個國家都有很大的電力需求,而中國對於核聚變電力有清晰的路徑圖,”宋雲濤説。“我們希望在五年內完成核聚變反應堆的設計,如果我們成功了,這將會是世界第一的核聚變反應堆。”
最終的目標是核聚變能生産出比人們夢想中更多的電力。
雖然可能聽起來遙遠,但中國政府認真面對挑戰。如果成功,未來在發電方面,中國最終將勝過世界上其他國家。
資料圖:這裡坐落著EAST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輔助加熱系統、穩態強磁場等三個大科學工程,以及眾多先進領域的科學實驗室。新華社記者郭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