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強富美高”新宜興物聯網賦予楊巷鎮“高智商”

發佈時間:2018-01-08 13:41:17 | 來源:宜興日報 | 作者:韓良華 | 責任編輯:胡俊

    2017年12月24日夜間,室外寒氣逼人。浙江宜興楊巷鎮的農戶毛建偉不出家門,根據手機上顯示的物聯網大數據實時資訊,對番茄“智慧大棚”發出加溫指令;鎮公用事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曹愛民,通過家裏的電腦就對鎮區所有路燈、垃圾桶、窨井蓋進行了遠端監控、實時處理……


    自2016年11月17日,楊巷鎮政府與中國電信宜興分公司聯袂打造宜興市首個“特色物聯網小鎮”以來,隨著種植養殖、城鎮管理等子項目的竣工投用,農業生産靠經驗、城鎮管理靠人力的傳統習慣正在這裡悄然改變。


    最近,楊巷鎮的市國群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曹國群特別欣慰,他們合作社的“宜皇牌”有機大米,獲得了首屆“無錫好米”金獎。曹國群説:“種出金獎米,多虧了中國電信宜興分公司和楊巷鎮政府共同承建的水稻田裏的感測器。”


    “豎根桿子就能預知溫度、濕度、水位、蟲害?就能自動開啟水泵閥門、調節田間水位?就能自動點亮殺蟲燈?靠得住嗎?”曹國群説,電信公司技術人員建議他在稻田裝感測器時,自己並不相信,但事實證明,這些承諾都已成為現實。“比經驗更精準,比天氣預報更及時!水稻平均畝産比往年提高了5%。”中國電信宜興分公司ICT業務中心副主任錢安道出了其中的秘訣,原來,通過感測器採集的數據都能及時傳送到南京農業大學稻田研究所,由專家進行綜合研判,並作出農田生産管理建議。“它們既可以呈現在楊巷鎮的物聯網監管中心平臺上,也可以傳到農戶手機上。即使農戶在外地,也能隨時進行田間管理。”


    優質稻米産業是楊巷鎮的農業優勢産業。如今,楊巷鎮實施的物聯網技術已經貫穿到水稻種植管理、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的全過程,這也成為2017年楊巷鎮實施的宜興市農村一二三産業(稻米)融合發展試點項目成功運營的重要保障之一。該鎮農服中心副主任舒蟒説,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大米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就能了解大米智慧化生産、管理和銷售的全過程。


    物聯網技術還助力創新了城鎮管理。“你看,這只中橋路上的窨井蓋可能移位了,我們平臺上報警了。”2017年12月22日,在楊巷物聯網小鎮中心機房,鎮公用事業辦主任曹愛民點擊滑鼠,向記者介紹物聯網智慧窨井蓋的使用功能。他説,窨井蓋被盜或被雨水衝擊移位,極易導致安全事故,是城鎮管理中的棘手事。從2017年4月起,楊巷鎮會同電信部門在鎮區的98個窨井蓋上安裝了物聯網智慧管理系統。這批智慧窨井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窨井蓋下方帶有感測器,只要窨井蓋傾斜程度超過30度,就會自動報警。如果窨井蓋遭人為移動或破損,相關資訊能及時傳輸到物聯網管理系統上,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像這樣的物聯網智慧管理系統,已涉足楊巷鎮區垃圾桶管理、路燈管理、機動車停放管理等多個領域。中國電信宜興分公司楊巷支局局長宗懿説:“這樣的智慧窨井蓋、智慧路燈、智慧垃圾桶,大大節省了管理成本和能源。”他舉例説,以往要管控鎮域範圍2000多只路燈的開關時間,必鬚根據季節變換,通過30多個路燈控制櫃進行人工調整。一個管理者要調整所有路燈的開關時間,一整天都不一定搞定。利用物聯網系統後,通過電腦設定路燈開關的光照度參數,就能實現路燈的即時自動開關。一旦出現路燈斷電等異常情況,感測器還會將相關資訊傳遞到物聯網監控平臺。同時,該系統還可以實現路燈故障報警、燈具線纜防盜、遠端抄表等功能,大幅節省了電力資源和維護成本。


    點手機種莊稼,用電腦管城鎮。這樣輕輕鬆鬆完成繁雜工作的設想,正在楊巷鎮逐步成為現實。在物聯網技術的助力下,一個“高智商”的小鎮正在展露芳容。(本報記者韓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