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行業向資訊化邁進

發佈時間:2018-01-03 11:11:00 | 來源:中國科學報 | 作者:胡璇子 | 責任編輯:胡俊

    江蘇鹽城市鹽都區張莊街道的種糧大戶成孝勇家種了1127畝地,種糧4年來,每逢糧食收購,他總是選擇距離最近的鹽城市禾豐糧油儲備有限公司禾豐庫賣糧。


    排隊等號是糧食收購高峰期的常事。不過,2017年秋糧收購,當成孝勇把糧食拉到糧庫,他發現排隊的時間大大減少甚至不用排隊了。原來,在將糧食拉到糧庫之前,他已經提前通過一款售糧手機應用“預約”了。這意味著,打開手機,動動指尖,像成孝勇這樣的賣糧農民就能更便捷、迅速地賣糧了。


    近日,秋糧收購迎來高峰,《中國科學報》記者在江蘇、安徽多地調研走訪時發現,不僅僅是售糧環節,糧食的入庫、倉儲、流通以及監管全過程也逐步實現資訊化,“一卡通”“數字糧庫”等糧食行業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資訊化的技術、産品、服務日益豐富,涉糧數據日益積累併發揮作用。


    農民賣糧步入“指尖時代”


    2017年12月20日上午9點多,成孝勇把糧食拉到了禾豐糧油儲備有限公司禾豐庫時,糧庫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我約的是九點半售糧,你看現在到這邊也不用等。”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在不排隊的情況下,經資訊錄入、扦取樣品、品質化驗、毛重過磅、皮重過磅、結算等環節,他在糧庫賣掉這批糧食耗時大約2小時。


    “以前糧食裝過來後,要先排隊,然後慢慢等,有時候排隊就要排十幾個小時。”相比以前,成孝勇説今年的秋糧賣起來“方便多了”。


    “預約最大的好處就是供需的協調和對接,便於糧庫安排人手,在時點上對接種糧大戶,進行緊湊的工作安排,為農戶節省大量時間。”江蘇省糧食局調控處副處長劉儉榮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不僅時間節省了,賣糧的成本支出也大大減少了。成孝勇算了一筆賬:以往高峰期賣一車糧要等上十幾個小時,現在一天能賣三四車糧,光車費就能節省五六千元。


    從今年秋糧收購啟動起,在當地糧食部門備案的種糧大戶,就可以和成孝勇一樣,使用這款在江蘇全省域推廣使用的、專門為農戶售糧服務的免費手機應用——“滿意蘇糧”。


    據江蘇省糧食局調控處處長、省儲辦主任孫燕介紹,除了線上預約功能之外,“滿意蘇糧”還有政策資訊、庫點分佈、質價標準、價格測算、聯繫我們等六大模組。“滿意蘇糧”的推廣應用,一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便利了農民賣糧;另一方面,糧庫當天報送收購日報、更新收購倉容變化,也方便主管部門及時掌握收購的動態資訊,為及時調度倉容、防止“賣糧難”提供決策依據,為推進“智慧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


    據悉,目前“滿意蘇糧”共已對接1673家企業、2204個庫點、2.46萬戶種糧大戶,基本實現全覆蓋。


    倉儲管理更智慧


    在安徽六安市,安徽現代糧食物流中心庫的工作效率也因“智慧皖糧”建設的推進大大提高了。


    該糧庫副主任卞崇靜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幾年之前,各種結算碼單還需要人工一筆筆計算,費時費力,而使用數字糧庫資訊系統之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大概2個小時就能走完業務流程了。


    “以前車輛在磅上要停留3~5分鐘,現在大約只要1分鐘。”卞崇靜説,“假如一天入庫100輛車,每輛車差3分鐘,每天就能節省5個小時。”由於在叫車入庫和計量環節節約了時間,該庫出入庫能力由原來的日出入庫3000噸提高到了5000噸。


    數字糧庫資訊系統的投入使用還讓賣糧的操作更加透明,讓運營更規範。卞崇靜介紹,在送糧車輛登記扦樣之後,系統會生成二維碼,這張二維碼將代替客戶資訊被放入樣品袋。這樣的方法遮罩了客戶資訊,杜絕了人為因素的干擾,避免了“人情糧”;在車輛上磅時,系統也是自動獲取地磅計量結果且不可人為干預。


    此外,自動生成各類報表、出入庫資訊可追溯、庫存數字自動更新等也讓管理更加精細。


    除了糧食進出倉管理上的整合化、自動化、資訊化,糧食的倉儲管理也愈發智慧化。在安徽現代糧食物流中心庫,記者看到,只要工作人員點擊滑鼠,就能在電腦螢幕上遠端監測每一個廒間的糧溫、倉容等糧情。


    在江蘇省洪澤湖糧食儲備直屬庫,工作人員則向記者演示了糧庫的智慧通風系統。不同糧倉實時的儲糧溫度在系統中精確顯示,哪一座糧庫需要通風一目了然,工作人員只需在電腦前操作,即可精準操控糧庫各窗戶和通風設備的開闔。這些監控畫面和監測數據,不僅糧庫內部隨時可視可控,而且數據互聯互通,糧食主管部門也能隨時掌握監督。


    該糧庫總經理王學權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物聯網數字糧庫技術進入倉儲企業及糧食流通行業,徹底改變了糧食行業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方法。“有效地控制進出倉流量和品質,為公司提供了可靠的決策依據。”同時,他表示,數字糧庫系統的建設還減少了糧庫在監管方面人、財、物方面的投入,“每年可創收益200萬~300萬元。”


    糧食行業資訊化迎來好時機


    作為全國第一批糧庫智慧化升級試點省,目前,江蘇省糧庫智慧化升級已基本建成,同時還建設了“江蘇智慧糧食雲平臺”,打造了一個數據中心,搭建了業務和服務兩個管理平臺,建成儲備糧遠端監管等10個資訊化業務子系統。


    安徽省的糧食資訊化也在積極推進中,一二期建設目前已經完成,省級綜合管理雲平臺和100個省級儲備庫資訊化系統運作已超過半年。據悉,安徽省正在積極推進“智慧皖糧”資訊化三期建設,將全面建設1062個資訊化糧庫、若干個大型龍頭加工企業、“堡壘型”糧食應急企業、重點聯繫批發市場、糧食應急配送中心、縣級終端等,總計建設項目達1545個。

    江蘇和安徽糧食行業向資訊化的跨越,是全國糧食行業資訊化加快發展的縮影。


    2016年4月,糧食行業資訊化頂層設計出臺,確定了行業資訊化“國家、省、企業”三級架構,提出了“1+1+4”重點建設內容——“1”個國家平臺、“1”個省級平臺,“4”指的是糧食倉儲、糧食加工、糧食交易、應急保供4類企業。


    記者從國家糧食局獲悉,目前30個省級糧食管理平臺建設進展總體順利,山東、江蘇、安徽、湖北、青海、浙江、河南等省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其他省份將陸續建成。“一卡通”系統保有量超過1萬套,“數字糧庫”系統投入使用近1000套,在建超過3500套。


    頂層設計的出臺,“一卡通”“數字糧庫”等産品體系的形成以及資訊化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使得糧食行業資訊化已具備一定基礎。國家糧食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糧食行業資訊化發展當前取得了積極進展,具備了加快發展的條件,“當下是糧食行業資訊化發展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