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底層技術發力 中國物聯網大規模商用迎來窗口期

發佈時間:2017-07-20 16:29:44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胡俊

  業內分析,萬物互聯的時代到來了。目前金融、汽車、商業、娛樂甚至工業領域的産業鏈中,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數據的産生、存儲、分析乃至智慧應用,將成為新科技發展的一項主要動力。


物聯網“大時代”5年內可期


  對於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業內分析,未來5年內甚至更短時間,或將迎來較大的窗口期。

  這種判斷很大程度是基於國內多項相關底層技術的發力。比如,所有物聯網應用的最後落地,都離不開晶片的支援。近期,百度聯合紫光展銳等企業發佈了DuerOS智慧晶片,旨在以人工智慧賦能傳統製造業,完善智慧物聯網生態。

  過去物聯網發展比較難,原因在於60%以上的低速率感測器應用沒有合適的傳輸手段。去年6月份,具有廣覆蓋、大連接、低功耗、低成本等特點的窄帶物聯網標準NB-IoT在南韓釜山獲得通過,化解了這一瓶頸,且已經成為國內企業的重要技術應用。華為的端到端NB-IoT解決方案已在稅務、燃氣、停車、路燈等20多個行業應用中得到驗證;中國電信也正採用NB-IoT物聯網組網技術連接網路。

  今年1月17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公佈的《資訊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十三五”時期,將支援5G標準研究和技術試驗,推進5G頻譜規劃,啟動5G商用。

  業內專家分析,未來2至3年,5G技術將逐步成熟並投入試運作。5G設計可做到一平方公里支援一百萬個物聯網終端,這將大大擴展物聯網的應用,促進物聯網和移動網際網路深度融合。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際網路+”研究諮詢中心副主任李易表示,隨著4G、5G網路的發展和運營商的支援,對於物聯網的應用,比如自動駕駛、遠端手術等將可能成為現實,這對於物聯網的發展將起到一個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應用背後仍存短板


  當前,我國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産業體系日趨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與問題,如高端感測器等核心技術研發實力偏弱、全産業鏈協同性不足、物聯網技術與傳統産業融合有待加強、跨領域共用標準缺失、大數據分析應用滯後、終端與網路仍存安全風險等等。

  另外,一些專業人士表示,物聯網的最大市場在保健與製造業。我國在這兩個領域的物聯網應用也日益增多,但其潛力還遠未發揮出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