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物聯網” 二代“新漁夫”

發佈時間:2017-07-20 16:34:5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沈錫權 方問禹 | 責任編輯:胡俊

 同是太湖流域漁民的兒子,同樣子承父業從事淡水養殖,浙江兩個“漁二代”正集結在同一張“物聯網”上。 沈傑,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總體組組長、無錫物聯網産業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兼職教授……是目前國內物聯網領域的前沿專家。然而跳出農門15年後,2016年他辭去了一些行政職務,返回到故鄉——長三角漁業重鎮湖州市菱湖鎮,做了一名“博士漁夫”。 父輩、親戚多是養魚戶,沈傑打小也在魚塘邊長大,深知養魚艱辛。回到菱湖鎮,他身負重任:用物聯網消除行業“痛點”,重塑漁業生態。 “養魚很辛苦,但利潤不高,消費者想吃好魚卻又吃不到。”在沈傑看來,傳統漁業已跟不上時代,湖州青草鰱鳙“四大家魚”養殖都面臨轉型升級。

對準傳統漁業痛點,沈傑創辦了浙江慶漁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起匯集養殖戶、飼料廠商、銷售檔口、金融機構等相關方的物聯網平臺,正從養殖、銷售、融資等環節重構漁業生態。 物聯網新技術,也將另一個“漁二代”章利恩從繁重的勞作中解放出來。 章利恩在菱湖鎮承包了11個魚塘,今年44歲的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很多。同父輩一樣,章利恩養魚也憑經驗,魚塘含氧足不足,主要看天氣判斷。因為承擔不起魚塘缺氧“泛塘”、全軍覆沒的後果,他只能整夜巡塘、一宿無眠。 “父親養了一輩子魚,欠下一屁股債。”章利恩回憶説,以前父親養魚平均三年泛一個塘,前兩年賺點錢第三年差不多就賠完了。2010年,泛塘讓父親急出了病,而且一病不起,去世的時候還欠著1萬多塊錢債。水下探頭、感測器、手機app……現在,漁民們用手機隨時監控魚塘含氧量數據,遙控開啟增氧設備;即便一時忘記,軟體後臺也會有人24小時監控,打電話通知。 “

有了這個,我雖然還住在魚塘邊,但夜裏只要起來一次看看數據就行,等於請了一個工人不停地給我巡塘,還省下不少電費。”章利恩指著手機感嘆説,沒想到幾樣小設備,就顛覆了傳統漁民積累了數十年的“養魚經”。 事實上,物聯網帶來的“顛覆”,已經滲透到傳統漁業的全産業鏈。章利恩説,以前通過“二道販子”賣魚,經常出問題、拿不到錢,現在和物聯網平臺合作,定價合理、到府收購。此外,物聯網還能預測魚市、指導選擇魚種,漁民不再“會養什麼就養什麼”“去年什麼掙錢就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