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創新要素幫助我們在全球市場贏得先機”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19日 第 03 版)
2024-07-19 10:01:59.0 來源:人民日報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永昌北路1號,通用電氣醫療北京影像設備製造基地(以下簡稱“北京生産基地”),生産線上機器轟鳴,一台臺醫療器械陸續完成裝配。通用電氣醫療在全球銷售的每三台CT機中就有2台産自這裡,産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33年前,我們進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時,這裡還是大片的農田和養殖場。從一開始,我們就堅信能夠在中國市場獲得長期發展。如今,這裡已成為通用電氣醫療全球最大的影像設備生産基地。這得益於中國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穩定暢通的産業鏈供應鏈和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通用電氣醫療全球執行副總裁張軼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紮根中國市場——

不斷推動産品、服務、渠道實現本土化

“生産物料配置完成,可以開始生産。”在北京生産基地,內部物流系統自動配置好物料,運到各生産工位。電子螢幕上顯示著設備的製造進度,工作人員按照流程有序操作,一台“大塊頭”CT機逐漸組裝成型。

這臺“大塊頭”是通用電氣醫療的256排超高端螺旋CT機,機架每旋轉一次僅需0.23秒至0.28秒,檢查一個身體部位用時約2秒,完成一次全身體檢用時10秒左右。得益於自由組合一站式聯合掃描技術,這臺CT機可通過一次造影劑注射完成心、腦聯合血管成像,為醫生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由於採用了寬體探測器技術,與普通CT機相比,這台機器可降低超過80%的輻射劑量、節約50%造影劑用量。

“2020年,我們在北京生産基地建成了256排超高端螺旋CT機生産線,目前生産線全負荷運轉,每天都有訂單完成發貨。”張軼昊表示。

1991年,通用電氣醫療在中國成立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這是通用電氣醫療在中國首個合資企業,也是最早一批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之一。30多年來,企業在這裡實現快速發展:2000年,北京生産基地建立CT全球生産線;2011年,基地投産CT探測器;2022年初,基地開始規模化生産CT機關鍵零部件球管……目前,通用電氣醫療在北京、上海、無錫、天津、成都、深圳設有六大生産基地、7座工廠。

去年,北京生産基地擴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高端核醫學分子影像設備生産線,負責核醫學PET/CT設備生産。目前,北京生産基地已具備從16排到256排CT機、分子影像、手術機、血管機、骨密度儀、核醫學PET/CT設備以及探測器、球管等零部件全面生産能力。其CT設備部件的産品設計和工藝流程領先全球,部分工藝被通用電氣醫療海外工廠採納。

“30多年來,通用電氣醫療不斷推動産品、服務、渠道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未來,我們將繼續在中國佈局全系列産品線,完善研發、製造、銷售、售後的全流程,推動更多高端生産線在中國落地。”張軼昊説。

協同創新合作——

集群效應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同成長

通用電氣醫療在中國市場本土化生産水準不斷提升,與中國穩定暢通的産業鏈供應鏈密不可分。

在北京生産基地不遠處,北京德為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為”)的工廠裏同樣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將不同精度的醫學螢幕分門別類地裝箱,準備運至北京生産基地進行下一步組裝。

德為最初只是液晶顯示産品代理商。20多年來,隨著與通用電氣醫療合作的不斷深入,德為積累了更多液晶顯示産品製造經驗,與通用電氣醫療共同開發醫學影像技術和顯示控制技術,並開始進行自主研發生産,為超聲、監護、心電和麻醉等醫療設備提供定制化的顯示産品和解決方案。2012年,德為顯示終端的年産量僅為1000台,2020年已增長到5萬台,10年間供貨量增長了50倍,並在2022年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産品遠銷巴西、美國、挪威、芬蘭等國。

據介紹,通用電氣醫療在中國有1000多家供應商,其中像德為這樣的核心供應商有160多家。

“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備的製造能力以及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和營商環境。近年來,中國不斷深化産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合作,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這讓通用電氣醫療與中國的供應商互相成就、共同成長。”張軼昊表示,中國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支援中外企業加強合作,加快先進數字技術、産品和解決方案轉化落地,為構築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體系作出貢獻。

在合作過程中,通用電氣醫療的國外合作夥伴也看到機遇,選擇進入中國市場。芬蘭地太科特探測技術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探測器元器件供應商,與通用電氣醫療合作後感受到中國市場的活力,決定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建産能。目前,這家公司全球70%至80%的産能都集中在這裡。

近年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構建了千億級的生物技術與大健康産業集群,匯聚了4200余家生物技術和大健康企業。開發區專精特新企業不斷增加,帶來醫療器械産業的集群效應,推動企業在製造、研發、創新等環節加速發展,産業鏈供應鏈的上下游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從中國走向世界——

開放的中國為跨國企業帶來廣闊發展機遇

在北京生産基地的骨科手術機生産線上,負責設備出廠測試的“自動測試機器人”同時為6台CT設備進行測試標定,並根據系統需要提供模體輸送定位服務。“人機協同測試機器人”和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手術機自動測試系統密切配合,共同完成9個測試點位的位置校正及射線劑量測量。

這是全球第一條實現無人化操作的“測試隧道”,由通用電氣醫療中國團隊研發,只需15名工人即可實現年産2000多套産品,平均每50分鐘就下線一台手術機設備。

北京生産基地核醫學和CT産線運營總監顧立國介紹,傳統的醫療影像設備射線劑量測量環節需要多次人工手動調整測試點位,平均1台設備的測試工作需要調整40次。“自動測試機器人”的使用大大提升了産品品質和一致性;“人機協同測試機器人”和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手術機自動測試系統,則解決了射線安全及測試時間長等問題。“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相互配合,實現了智慧圖像分析處理和品質判斷,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顧立國説。

目前,通用電氣醫療在中國擁有約1800人的研發團隊,在北京就有1000多名研發人員、160多個研發實驗室。過去10年間,中國團隊研發並推出120多款上市産品。其中,基於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度天眼CT,已成為通用電氣醫療的“明星産品”。公司在中國獲批的三類醫療器械許可證中,77%的産品技術由中國團隊研發、在中國申請註冊。

“近年來,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水準加速提升,豐富的創新要素幫助我們在全球市場贏得先機。”張軼昊表示,中國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積極培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將會推動更高水準、更高效能、更高品質的科技創新,推動産業鏈供應鏈進一步提質升級。“創新藥械、精準醫療、分子影像、數字醫療等都是極具潛力的新興産業,我們期待與中國夥伴深化合作,進一步推動相關領域發展。”

“我們始終相信,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張軼昊表示,通用電氣醫療是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見證者、受益者。“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的水準越來越高,必將為跨國企業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提供更強大動能。”


(責任編輯 孟令月)

免責聲明: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