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光伏電站助力黃河上游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2021-08-25 11:10:3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新華社成都8月24日電(記者肖林、謝佼)一座光伏電站改變了尕尕的命運。大學畢業後,他成為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邛溪鎮麻薩村一戶牧民的“到府女婿”。因為在妻子家草場上建的花海光伏電站,他找到了專業對口的工作。

這是位於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邛溪鎮麻薩村的花海光伏電站(8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阿壩州日照充足,屬於全國太陽能資源富集區域。不斷增加的光伏電站,讓高原群眾有了新的增收、就業渠道,當地發展旅遊、農畜産品加工有了清潔能源。由此帶來的生産生活方式之變,正為黃河上游高品質發展注入新活力。

尕尕的岳父紅科甲原來有1500畝草場,養了270頭牛。後來因牲畜太多、草場退化,有500畝被禁牧,剩了150頭牛。2014年,紅科甲把750畝草場租給光伏電站,年租金12萬元、每5年調漲,家裏3人在電站就業,每人月工資5000多元。紅科甲把牛減少到100頭,開起“牧家樂”,旅遊餐飲收入一年有20余萬元。

這是位於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邛溪鎮麻薩村的花海光伏電站(8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小時候苦得很,糌粑都吃不飽。住在柳條織墻、外敷牛糞的‘牛糞棚棚’裏,一年四季就兩套衣服。”日子紅火起來的紅科甲決定分家,4個兒女分成4個小家庭,他和三兒子住一塊。“紅科甲一家,已經擺脫了‘草原的束縛’。”邛溪鎮鎮長剛尖告訴記者,過去牧民不會輕易分家,因為分家意味著以家庭為單位,草場和牛羊數量減少,難以抵禦嚴酷自然環境帶來的風險。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在若爾蓋縣麥溪鄉,40畝村集體草場上建設的光伏扶貧電站,使6個村的413名脫貧戶,每人每年分得上萬元。當地正抓住契機,大力減畜、保護生態,發展旅遊和農畜産品加工業。

這是位於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邛溪鎮麻薩村的花海光伏電站(8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由於電站普遍允許牧民定期進入光伏發電場割草,一些牧民還走出一條“光牧結合、生態封育”的致富新路。記者在紅原、若爾蓋兩縣的花海光伏電站、麥溪光伏電站、阿西光伏電站看到,太陽能板低處距地面1.5米、高處有2.8米,下面的牧草長得格外茂盛。

“這是披鹼草,這是黑麥草,稈長的叫老芒麥,都是川西北高原草甸上的主要牧草,根系具有很強的涵養水土功能。”阿壩州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研究員張大維説。

記者在黃河上游幾個畜牧業大縣採訪時,一些當地幹部認為,黃河上游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減少對草原的破壞和依賴,光伏電站是一個好的選擇。據阿壩州發改委介紹,目前阿壩州建成投産光伏電站總容量32.5萬千瓦,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完)

賀蘭山下黃河之畔 奏響漁業低碳“綠色交響曲”
經過多年發展,光伏養魚、魚菜共生、稻田養魚養蟹等低碳、綠色、生態漁業模式結合水體迴圈生態系統、物聯網技術形成的低碳綠色漁業種養殖系統已經成為當地漁業發展以及節能、減排、降耗節水的典範。
黃河之上,“藍朋友”乘風破浪!
8月25日,甘肅省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的指戰員們在黃河蘭州段開展水域救援訓練。此次訓練旨在通過模擬多種水域救援情形,錘鍊森林消防員水域應急救援能力。
四川切實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4年前,因為水電過度開發,小沙坪電站所在的周公河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點名”。不久,周公河上4座電站先後拆除,其餘則裝上“工字鋼”,給魚兒留足數十米寬的洄遊通道。細算下來,光是“讓雅魚遊”一項,每座電站每年減少上千萬元收益。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