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寧夏沿黃河濕地成為越冬珍稀鳥類家園

發佈時間:2021-01-11 10:47:57 | 來源:寧夏新聞網 | 作者: 祁瀛濤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參與調查的鳥友楊晨希在黃河石嘴山段拍到的群飛的灰鶴。(楊晨希攝)

1月9日,在寧夏林草局野保處、濕地管理中心的支援下,寧夏觀鳥協會組織了7組22人參加了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開展的2021年全國灰鶴越冬地同步調查活動。

參與調查的隊員在黃河銀川段調查。寧夏新聞網記者祁瀛濤攝

在近零下20℃的嚴寒下,參與調查的隊員們深入寧夏黃河沿線,從北部的石嘴山惠農區到中部的青銅峽鳥島再到中衛沙坡頭區,最遠達到中寧天湖。隊員們鑽蘆葦、爬冰雪,通過自己手中的相機、望遠鏡記錄當天所見的各種鳥類。當天的調查中,隊員們在寧夏沿黃的石嘴山、銀川、吳忠、中衛市都記錄到灰鶴越冬,從中衛到石嘴山397公里的黃河沿線共計記錄到越冬灰鶴2981隻。除記錄到越冬地灰鶴外,還記錄到包括白尾海雕12隻、大鴇12隻、灰雁2000余只、赤麻鴨2000余只等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珍稀鳥類。另外記錄到普通秋沙鴨、斑嘴鴨、漁鷗、白尾鷂、大鵟、紅隼、蒼鷺、環頸雉、縱紋腹小鸮、葦鹀、文須雀等500余只。

在黃河中覓食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寧夏新聞網記者祁瀛濤攝

通過此次調查,不僅説明寧夏沿黃河濕地是灰鶴冬季重要棲息地外,還是白尾海雕、大鴇、灰雁、赤麻鴨等眾多鳥類重要的冬季棲息地。

在黃河中棲息的赤麻鴨。寧夏新聞網記者祁瀛濤攝

在調查中也發現一些問題,據負責此次調查的負責人寧夏觀鳥協會秘書長李志軍介紹:本次2021年石嘴山黃河冬季越冬灰鶴種群同步調查,灰鶴冬季居留數量較同期2020年下降約49%;石嘴山黃河灰鶴冬季越冬地稻地、玉米地等遺留穀物下降較多,部分灘塗地退耕,灰鶴沿惠農和內蒙古長距離取食,食物短缺;石嘴山黃河冬季居留灰鶴超大集群下降,種群呈5一20隻家族種群為主,種群棲息不穩定;石嘴山、銀川段黃河冬季機動船捕魚、河中沙洲撒網捕魚的人群顯著較往年增加,對灰鶴棲息地干擾較多;2021年最冷冬季期到來,石嘴山惠農段一平羅黃河全線封河結冰,對棲息地灰鶴種群有影響;2020、2021年寧夏黃河冬季越冬居留的灰鶴、白尾海雕、大鴇、灰雁、赤麻鴨和普通秋沙鴨種群相對較多,己形成了寧夏黃河生態保護的重要生態景觀,寧夏黃河冬季居留的珍稀候鳥資源保護迫在眉睫。

黃河三門峽庫區冰封30公里 有啥奇特之處?
加強會商研判,嚴格執行黃委調度指令,密切跟蹤天氣形勢和封河發展變化,強化淩情監測和河道巡查工作,加強防淩值守,保證行淩暢通。受此影響,黃河三門峽庫區出現流淩封河現象。加大新技術新設備應用,嘗試將視頻監控、無人機、衛星遙感等設備運用在防淩工作中,全面掌握淩情發展變化,為防淩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開幕
1月9日,山東藝術學院“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在省文化館開幕。山東藝術學院院長王力克表示,黃河入海是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的交匯點,是中華民族走向開放、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生動意喻。展覽由省文旅廳、山東藝術學院主辦,分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水粉和綜合材料等畫種,共展出作品100余件,集中展示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重大工程取得的成就,展現出灘區共産黨員、建設者和普通群眾的感人形象和嶄新精神面貌,也體現出新時代山東人民面向未來的偉大力量。
河南省人民檢察院全面推行“河長+檢察長”制
在積極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工作中,河南檢察機關始終堅持“當好黨委政府的法治助手”這一定位,準確把握行政執法與檢察監督的最佳結合點,充分發揮河長、檢察長各自職能優勢,加強與黃河水利委員會、省河長辦及河長制相關成員單位的溝通協作,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以建立協作聯動機制、實現行政執法與檢察監督有效銜接為主要內容的“河長+檢察長”依法治河新模式。2018年底,河南省檢察院把握水利部開展河湖“四亂”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的契機,主動與黃河水利委員會、省河長辦溝通對接,倡議沿黃九省區檢察機關、河長辦聯合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水利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援。在協調推動九省區專項行動的同時,河南省檢察院指導全省市、縣區檢察機關,注重立足河南,強化辦案,全面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職能,以紮實成效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