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尚卿鄉黃嶺村:增強“造血”功能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福建安溪尚卿鄉黃嶺村:增強“造血”功能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2024-10-31 19:5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黃嶺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尚卿鄉東北部,海拔在750米至1080米之間,常年氣候溫潤,雲霧籠罩,森林覆蓋率高達85%。

曾經這裡是遠近村民皆知的“黃土高坡”“塔子尖”,被列為泉州市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如今逐步走出了一條“政府引領、村委主導、村企共建、全民參與”的扶貧建設與鄉村振興新路子。“這些年村裏變化太大了,路很寬,路燈很亮,環境越來越美,村民的生活水準也提高了,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説起現在的生活,村民們喜笑顏開。

黃嶺村村民蒸蒸日上的生活,得益於黃嶺村主動增強“造血”功能,多方發力壯大集體經濟的舉措。

近年來,黃嶺村堅持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以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引入國心綠谷茶莊園,深耕茶産業,配套發展多元特色農業,打造鄉村休閒旅遊産業體系,不斷增強村級集體“造血”功能,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先後獲得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全國特色鄉村建設示範村、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福建省美麗休閒鄉村、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福建省農村産業融合試點示範村、“綠盈鄉村”高級版等全國、省、市、縣榮譽。

強化黨建引領,持續提升基層治理質效

盛夏七月,草木葳蕤,綠肥紅瘦。漫步在黃嶺村的村道上,藍天、農田、綠樹、青山與筆直潔凈的馬路交相輝映,隨處可見圖文並茂的宣傳文化墻,美麗愜意的農家小花園和雲端詩宿、茶吧驛站、農耕文化體驗園等構成了一幅生態宜居的鄉村田園風景畫。

和美鄉村建設,美在建設,更美在行動。近年來,黃嶺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動工作從“有沒有”“做沒做”向“好不好”“優不優”轉變,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讓農民群眾可感可及,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基固本,建強堡壘。黃嶺村持續建強黨支部堡壘,發揮黨員特別是老黨員的作用,更好、更優服務村民群眾,推進了村址內部裝修改造。推行“黨建引領、支部帶頭、村企共建、全民參與”的新模式,盤活鄉村資源,調動村民積極性,全力打造“多彩黃嶺”,穩步實現鄉村振興,打造鄉村振興“黃嶺”樣板。2023年度,黃嶺村村財收入達到30萬元。

創新機制,共治共用。健全黨務公開欄、流動黨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欄、村委財務管理使用公示欄,同時建立了小微權力平臺微信群,及時公開落實“小微權力”清單內容、規章制度等,對政務、黨務、財務、公共效勞和社會管理專項資金使用進行公開,讓群眾辦事更方便、居務監督更明顯,讓“小微權力”曬在陽光下。

和諧為美,筆下生花。2023年,黃嶺村重點實施五里田至騰雲峰步道項目,累計建設休閒步道2.6公里,啟動實施全村農村飲水工程,全面整治垃圾圍,配套完善了垃圾桶等設施,完善太空艙民宿設施,進一步夯實民宿産業基礎。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在黨建引領下,黃嶺村不僅留住了綠水青山,留下了美麗鄉愁,更繪就了詩和遠方,為鄉村振興賦能。

實現自我“造血”,激活強村富民“一池春水”

隱匿在尚卿鄉黃嶺村的“雲端上的茶園”——國心綠谷休閒生態茶莊園,海拔750-1200米,是安溪十大金牌茶莊園之一。

這裡有第一峰騰雲峰,層巒疊嶂,猶如欲乘天梯直上天,別有一番靈秀之韻,足以俘獲人心。

這裡有一萬畝生態茶園,擁有峰、谷、林、溪等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不僅是鐵觀音最佳的生長地點,也是最適宜康養人居、休閒度假的養生聖地。

這裡有1080級臺階的好漢坡、祈福納祥的賺錢洞、浪漫鎖心石、祈福拜相臺,雲海翻涌、朝霞浸染……

這裡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2023年,被評選為市級鄉村“五個美麗”建設優秀案例。

“這樣一個神仙凈地,來了就不想走了。”這是眾多遊客對國心綠谷的評價。

自2013年國興綠谷正式入駐黃嶺村,並與黃嶺村開創“村企共建、以企帶村”合作模式以來,昔日的黃土高坡慢慢發生了華麗的蛻變。“國興綠谷,位於黃嶺村五閬山主峰,佔地面積近萬畝,累計投資超過兩個億,由最初的茶葉種植基地發展至如今集觀光休閒旅遊、酒店住宿、茶葉加工銷售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茶莊園。作為村企共建模式的主角,伴隨著黃嶺村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偏遠落後村落變成如今的深山花島,國心綠谷也從一個不知名的企業變成安溪人休閒旅遊的度假勝地。”據黃嶺村黨支部書記黃新田介紹,黃嶺村首批村企共建的項目為投入鄉村振興財政資金100萬元作為投資款參與國心綠谷玻璃觀景臺、雲端滑道、懸崖鞦韆等遊樂項目,實現每年18萬元的村財收入。 

為進一步激發鄉村內生動力,黃嶺村按照每股350元、“人人有份”的約定鼓勵,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投資。在股份結構上,黃嶺村委為村民佔股“加碼”,將村民佔股比例調增至65%,村委和企業僅分別佔股15%、20%。最終有多達780位村民統籌認購全部65%的股份,其中不乏個別積極性高、個人總計投資約為6-7萬元的村民。就這樣,黃嶺村順利地達到了以財政投入撬動社會資本,引導村民參與村域産業建設,“變農民為股東”“變輸血為造血”的目的。

“對於黃嶺村而言,這不僅是一項具有特色的‘大工程’,更是財政資金‘股權化’的財政‘造血’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記錄著合作雙方通過彼此更為直接的利益,建立起具有長效性、緊密性的聯繫,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的‘三贏’目的。”黃新田説,現在,村裏每年會從村民所佔65%的分紅收益中,劃撥出5%作為村老人會日常運營費用,用於組織老年活動、發放老人節日補助等公益性支出。

從村集體投資到“村企項目合作”再到“村企民合作”;從固定分紅模式到構建按股自負盈虧的利益共同體;從以增加村財為目的到帶動群眾共同富裕,逐步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各方利益最大化……國心綠谷項目的成功受到了群眾的肯定,讓環環相扣的“利益共同體”帶動鄉村發生“質變”,變“單打獨鬥”為“三方共贏”,推動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激活了強村富民“一池春水”。(黃娜玲)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