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川:勇當鄉村振興“排頭兵”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蘇建川:勇當鄉村振興“排頭兵”

2023-10-25 16:3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0月的安溪,茶香四溢。

夜幕降臨,在距離泉州市區180公里之外的偏遠山區山頂村雙洋村民情茶室,數十名村民圍著長板泡茶桌或坐或站,一邊品茶一邊仔細聆聽一名寸發圓臉中年男子述説有關雙洋村的鄉村振興項目規劃。

右二  蘇建川

他叫蘇建川,一名退役老兵,現任雙洋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村民們都稱他“兵書記”。在部隊,他苦練軍事技能;退役後,他從商開辦公司創業;在生意幹得正風生水起之時,他毅然響應黨組織的號召,“轉戰”鄉村振興主戰場;當選為雙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後,他心繫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發展,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軍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莊嚴承諾,先後獲得安溪縣“2020年度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泉州市“2021年全市優秀共産黨員”、安溪縣“2022年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劍鬥鎮雙洋村航拍圖

雙洋村是泉州地區典型的偏遠山區山頂“空殼村”,係原脫貧攻堅村、革命老區村、市(縣)級鄉村振興村,面積3.52平方公里,域內海拔400米到680米,山多地少,産業單一,村居多依山坡而建,居住點相對分散。過去村民收入主要靠種茶,近些年主要靠外出務工,現有的1500多畝茶園七成被拋荒,蘇建川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蘇建川、豐曉飛慰問困難群眾

2021年7月,泉州市選派駐的駐村第一書記豐曉飛到任,讓蘇建川意識到“幫手”來了。他第一時間將村裏的現狀、困難做了詳細介紹,並通過後面的多次的實地入戶走訪、調研,為雙洋村鄉村振興理清了思路。隨後,結合村民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迅速向上級爭取省級重點“一事一議”項目太陽能路燈建設工程,美化村容村貌;完成分水格至産洋道路硬化工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雙洋村家宴中心”,為群眾集體用餐提供設施及場所;建設籃球場等為一體的“雙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文化、運動等文娛設施場所......一系列民生項目的實施迅速贏得了村民的支援,也調動了村民參與雙洋村鄉村振興建設的動力。

華僑大學一行到雙洋村考察調研

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華僑大學、閩江學院、泉州師院等高校專家到村裏調研指導,帶領村兩委班子、返鄉創業青年外出到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交流學習,找出了一條適合雙洋村開展鄉村振興項目的新路子。充分考慮村土地情況及氣候條件,結合雙洋村未來作為新鎮區村、水庫庫區村以及可以俯瞰新鎮區、白瀨水庫的區位優勢,謀劃打造“醉雙洋”茶文旅研學基地,以此作為雙洋村鄉村振興的“抓手”。通過對現有茶園進行高標準數字生態茶園改造,同步建設彩虹步道、茶園小火車、彩虹滑道、直播基地、創意民宿、七彩果園和“稻”夢空間、制茶空間體驗中心、青年創業基地等配套子項目,促進茶農、村財增收,給孩子們搭建起了解和體驗農業、農村、農民的平臺,讓孩子們體會到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從而樹立起珍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美德觀念,同時還能滿足雙洋村作為新鎮區後花園及劍鬥“拳頭”旅遊集散地的必備條件。

1500多畝茶園成為雙洋村打造茶文旅研學基地引擎

“幹一行,就要愛一行,當了村書記,就要擔起這份責,這是對自己工作的要求,也是對村民群眾的一份責任。”蘇建川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謀劃産業發展的同時,他還協調泉州晚報社發起“讓教育撐起山區村的明天”系列活動,為村小學籌建兒童活動室、圖書角,為學校增添體育器材,為學生增添校服、學習用具、羽絨服、鞋子及生活用品,並結合“教師節”為村小學老師、員工增添愛心大禮包等,改善學生們的學習環境,增強教職工紮根山區奉獻的精神。同時,結合入戶走訪時了解到的多名因病、因殘等引發睏難的家庭孩子就學難等實際問題,協調東南早報、東南公益開展“N+1”助學行動,以社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與這些學生結對子助學的幫扶模式,按規劃將助學持續到學生大學畢業。

社會公益組織到雙洋村慰問困難學生

結合雙洋村多年來存在村民與村幹部遺留矛盾多、村民鄰里之間矛盾多的“兩多”實際,又協調泉州晚報社先後籌集資金,在春節舉辦“暖冬”系列活動,以愛老敬老為主題的活動,請全村60歲以上老人吃“敬老團圓宴”,邀請理髮師為村民理髮,邀請泉州第一醫院專家到村送醫送藥,組織村裏年輕人當志願者參與服務,為困難村民家庭送生活物資和愛心慰問金。在豐富村民文化娛樂生活的同時,讓村民參與到活動中,通過互動化解彼此之間的矛盾,並通過聚焦民生實事提升幸福指數,充分發揮媒體優勢,大篇幅宣傳報道,營造村裏年輕人敬老愛老的氛圍。

返鄉大學生到公益圖書館義務支教

鄉村振興任重道遠,蘇建川任職雙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來,帶領雙洋村取得階段成效,先後贏得2022年市級實績突出村,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縣級鄉村振興示範線等多項榮譽,他也贏得了上級黨委政府和村民的支援,詮釋了退伍不褪色的老兵風貌。(楊漳鳳 王巍)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