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澤區東湖街道:黨建引領海絲文化,唱響基層治理新樂章
“社區這兩年變化真大啊,自從老舊片區改造以來,大小道路更平坦了,居住環境更舒心了,文化氛圍更濃厚了。現在經過社區門口,整個環境煥然一新,感覺生活越來越好了”。豐澤區東湖街道銘湖社區居民劉女士感慨道。
今年來,豐澤區在8個街道開展基層治理示範片區建設,東湖街道銘湖“紅色海絲”片區被確定為區級試點之一。東湖街道以銘湖社區為試點,從基礎設施完善、網格管理優化、片區改造提質等三方面入手,集思廣益提出“1334”工作思路,城市基層治理不斷夯基礎、固底板、精管理、促長效,著力打造升級版的城市基層治理樣板。
銘湖社區全貌
黨建引領“多方聯動”,打造齊抓共管新局面
佔地面積0.56平方公里的銘湖社區,有33個居民小區,常住人口10228人。面積雖小,但人口量不小,治理工作更是千頭萬緒,處處牽動民心。因此,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找準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以“小力量”撬動基層治理“大效能”,顯得尤為重要。
銘湖社區周邊匯集了海交館、高甲戲劇團、市青少年宮、區文化館等豐富的文化場館資源,涵蓋建材、金融等多條産業街區,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商貿氛圍。東湖街道將“紅色海絲”作為片區治理“主旋律”,把新時代紅色文化和海絲文化緊密結合,聯動多個單位、部門,通過文創建設、主題活動、展覽展示等點亮方式,建成非遺“海絲”、科教“海漾”、時尚“海潮”三個主題街區。目前,三個主題街區建設基本完成,“紅色海絲”片區已成為東湖街道的一張新“名片”,為全區乃至全市提供了示範樣本。
在以往社區治理過程中,社區習慣大包大攬,居民參與普遍不足,常常是社區賣力了群眾卻不買賬。在片區治理的全過程中,東湖街道改變社區“一手包辦”的工作常態,充分發揮區域化黨建資源優勢,動員居民代表、黨員代表、共建單位、物業公司、業委會參與進來,組成治理“合夥人”隊伍,定期召開“有事來座談”小微議事會,徵求意見建議,表決通過了多個重要事項,“有難題,找社區小微議事會”已成為許多居民的共識。
為完善街區組織體系,東湖街道還成立了街區黨委,構建“街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組織體系,先後召開多方聯席會議、街區黨委議事會5場次,推動社區黨員、在職黨員在街區內發揮先鋒作用,激發和調動片區內多方利益相關者協同合作、共建共治。
機制賦能“多元智治”,探索智慧治理新模式
銘湖“紅色海絲”片區聚集了4400多戶居民、700多家企業及商鋪,如何提高網格服務質效,構築宜居宜商“幸福家園”,成為片區治理的“聚焦要事”。而建立長效化的制度機制,是保證網格服務直抵群眾內心深處的重要抓手。
東湖街道把建章立製作為片區治理的重要保障,著力健全完善長效治理機制,梳理試行“162+X”網格管理架構、“6358”網格管理責任體系、“三個結合”網格管理機制以及“社區統管+業主自管+物業託管”老舊小區“三管”模式等一系列基層治理制度機制,持續激發片區治理的內生動力。“以前我們小區無人管理,給人的印像是臟、亂、差,現在社區成立物業公司統管後,衛生變乾淨了,樓棟變整潔了,我們住得也舒心了。”銘湖社區群盛花苑的居民紛紛表示。
現階段社區治理仍停留在傳統的人治方式,日常事務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基礎數據採集效率低、更新慢,各政務系統數據無法共用,缺乏協同指揮平臺,難以匹配現代化治理需求。為了給社區幹部減負,給基層治理增效,東湖街道利用“雲服務”“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打造基層治理網格化平臺,使各類網格數據可以從平臺抓取,群眾可以通過“指尖”反映身邊的事件、隱患和線索,各級治理隊伍可以利用移動終端上報解決日常和應急事件,實現網格事件統一調度、處置,以及街道、社區、網格三級數據實時匯總、線上協同,初步實現“一屏通覽,一網統管”的智慧化社會治理。經過優化後,社區的三級網格由原來的83個減少至31個,網格員配置更趨合理,極大提升基層治理效率,加快治理方式從“人治”向“智治”邁進。
創建基層治理網格化智慧平臺
力量協同“多方共治”,樹立共治共用新理念
片區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各方凝心聚力、相互配合、通力協作。東湖街道注重整合各方工作力量,引入共治共用理念,完善評星定級激勵,不斷激發自治善治活力。
東湖街道黨工委主動協調,暢通聯動聯治渠道,建立“網格吹哨,街社報到,部門行動”聯動聯治機制,充分發揮市、區、街道三級力量下沉社區的資源優勢,完成了近23萬平方米的老舊片區改造,規整新增停車位3400多個,辦事、文化、養老等各項社區服務設施得到完善優化,不斷推動片區實現環境優、發展優、服務優。
“過去,居民對社區事務不關心,有時還會對社區工作百般挑剔,自從實施了評星定級機制,很多居民主動參與到治理工作中來,比貢獻、比作為。”銘湖社區第二網格長劉碧蘭説。片區治理開展以來,社區黨委將評星定級積分制管理引入治理工作,對居民、商戶等參與基層治理情況進行評星,對網格員落實網格職責情況進行定級,按年度評選“三優網格(員)”“十佳居民”“最美商戶”等獎勵,激勵網格員、居民等治理主體在公共事務上主動作為。
不僅如此,東湖街道還把共治共用理念融入片區治理全過程,先後與26個單位簽訂片區治理合作協議,與片區內8個企事業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建立巾幗志願服務隊、學校誌願服務隊、紅領志願服務隊等8支志願服務隊伍,合作建設商圈綜治中心、城管執法中心、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金融紓困驛站全流程服務項目,聯合打造片區治理“微展館”、便民服務市集、公共文化服務空間、戶外勞動者驛站等特色空間,推動街區建設的共治共用。
“我經常來這個驛站休息,這裡渴了可以喝水,手機沒電了可以充電,累了還可以靠著凳子上瞇一會,我和很多同行都喜歡來這裡。”快遞員小李對社區戶外勞動者驛站讚不絕口。
與駐區單位簽訂片區治理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