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將開建24萬套保障房

來源:湖北日報 2018-01-25 12:28:56

緊緊抓住老百姓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社保

深入實施“湖北社保共用計劃”,推進全民參保

報告摘要

實施“湖北就業提升計劃”。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拓寬去産能分流職工、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渠道,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

深入實施“湖北社保共用計劃”,推進全民參保。提高退休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金標準。

解讀

湖北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肖菊華介紹,2017年的“湖北社保共用計劃”,已經實施13項惠民舉措,今年省裏將繼續發佈2018版“湖北社保共用計劃”辦實事清單。適應新就業形態,探索簡易參保模式,吸引網店微商、快遞、網約車從業人員參加社保。完善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重點解決農民工和“雙創”人員跨省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全面推進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住房

開工保障房24萬套,完善公租房分配方式

報告摘要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啟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4萬套。

解讀

省人大代表,英山縣縣長田洪光説,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報告通篇洋溢著為民情懷。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人士介紹,2018年,棚戶區改造工程在2017年開工41.25萬套的基礎上,還將新開工24萬餘套。完善公租房分配方式,降低準入門檻,優先保障環衛、公交等行業困難群體,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和青年醫生、青年教師等納入保障範圍,對低保、低收入困難家庭要應保盡保。

教育

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負擔重、擇校熱等問題

報告摘要

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

提高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需求保障能力,實施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和改擴建一批鎮村中心幼兒園。

支援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變。

解讀

省政協委員、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金元認為,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教育方面的舉措是教育進入新階段全面發展的體現,教育將會向著更高水準高品質的方向發展。無論是對嬰幼兒的照護、中小學生減負,還是新建和改擴建一批村鎮中心幼兒園,都是為了教育覆蓋更廣泛人群,適應更高的教育需求。

衛生

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破解看病難問題

報告摘要

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加強生育政策配套銜接。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

科學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完善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

解讀

省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繆小平認為,普通的疾病或手術,一般的地級市三甲醫院都能開展,其用藥和手術方案都有統一的標準,沒必要一窩蜂擠到少數大醫院。分級診療制度能夠合理配置資源,破解一些醫院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而省政協委員、湖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書記張晉在昨日的討論會上則表示,醫院和城市一樣,不能一城獨大一院獨大,分級診療很有必要,需要省委省政府組織專班研究實施辦法。

文化

打造“長江文明之心”,樹立湖北文化品牌

報告摘要

建設長江文明傳承與創新集聚區,打造“長江文明之心”。

實施荊楚大遺址保護傳承工程和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推進萬里茶道申遺。

大力推廣荊楚派建築。

解讀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介紹,自古以來,湖北遺址資源比較豐富,除了熊家冢楚墓外,最近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京山蘇家壟周代遺址等,均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最好的見證。湖北曾有東方茶港之稱,從漢口到襄陽往河南、內蒙等地直至西伯利亞的萬里征途,既是茶葉商貿線路,更是文化線路。打造“長江文明之心”、實施荊楚大遺址保護、萬里茶道申遺等,都是彰顯有特色的荊楚文化,樹立湖北文化品牌,彰顯楚文化自信之舉。


(責任編輯:)
品牌房企
樓盤速遞
網站無障礙
湖北將開建24萬套保障房
來源:湖北日報2018-01-25 12:28:56
實施荊楚大遺址保護傳承工程和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推進萬里茶道申遺。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