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在中國樓市的歷史中,每次調控寒冬的到來,都會有房企被淘汰掉。現在的恒大、雅居樂、佳兆業等巨無霸房企也都曾遭遇過資金鏈斷裂、險些破産的困難時刻。前車之鑒加上多年來屢經調控的經驗,使得開發商們在調控新政面前顯得早有準備,此時更是各顯神通,紛紛開始向新的風口佈局,通過改名、引入新的合作夥伴等方式謀求轉型。
多家瘋狂發債的上市房企在土地市場表現突出,頻繁製造地王,但融資成本上升意味著風險加大。
中原地産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全國土地市場超過15億元的105宗高總價地塊中,有52宗被國企奪得,它們一共砸下1785.8億元。“國家隊”成為近期土地市場最土豪的明星隊。在福州最近開盤的一個樓盤售樓處,甚至挂上了“央企來了”的橫幅吸引眼球。
近期“地王”如雨後春筍,央企成為主力軍。《東地産財經週刊》(以下簡稱“《東地産》”)獲悉,今年前5月,一二線城市的宅地市場已經涌現63 個“地王”,其中,央企就製造了16個最具份量的“地王”,涉及資金已達720.6億元。
一邊是樓市去庫存,一邊是地王“央企製造”,使得央企又成關注焦點,今年以來全國各地涌現出的所謂“地王”,超過半數由地方國企、央企製造。這使得不少人對央企地王大肆抨擊。那麼,究竟如何看待央企頻造“地王”呢?
72.99億上海新江灣城地王,123億杭州濱江區奧體中心地王,溢價率超過300%,58億的上海顧村地王……“我就是錢”在最近半年裏幾乎成了信達地産的代名詞。而信達地産的拿地價格即使讓同行也紛紛驚呼看不懂,一些人更直接表態他們的拿地價格“怎麼測算都無法盈利”。那麼信達究竟靠什麼底氣進行如此高的報價?
6月首日,央企再度在上海土地市場大顯神威。繼上月央企保利地産“任性”豪奪周浦地王之後,昨天上午,經過一個多小時激烈爭奪,隸屬財政部的上市公司信達地産以58.05億元總價奪得上海寶山區顧村一地塊,溢價超過303%,刷新今年上海土地市場溢價率紀錄。而可售商品房部分高達4.8萬元/平方米的樓板價,更是讓業內感慨上海外環外房價恐將突破7萬元單價。
當中小房企被迫轉型紛紛退出房地産行業之際,擁有獨特資本優勢的大鱷卻正對這個行業虎視眈眈,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信達地産正在扮演這樣的土豪角色。
不僅是信達地産,縱觀今年的土地市場,逾50%的地王都是拜國企所賜,其中部分央企表現異常活躍。除了國企們背靠國資系統及資本市場而資金充沛之外,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央企今年接連大手筆拿地,或許也與央企整合有關。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