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22年1-12月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和銷售數據。數據顯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到位資金、房屋新開工面積等多項指標在12月降幅均有所收窄。
2023年廣州樓市有了一個良好的開頭。隨著防疫措施的優化以及房地産行業利好信號的持續釋放,今年元旦假期,廣州各大樓盤的售樓部熱鬧了起來。據陽光家緣數據顯示,元旦三天假期(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廣州新建商品房共簽約517套,同比去年上漲約39.73%,網簽面積同比上漲約46.10%,除天河區、從化區、越秀區以外,各區域的網簽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宏觀環境:政策端拐點已至,行業緩慢曲折修復
11月蘇州新房供應放量,成交仍難見起色
30日晚間,中指研究院最新發佈《2022年1-11月中國房地産企業銷售業績排行榜》,碧桂園、保利發展、萬科分別以4373.5億元、4001.0億元、3767.0億元銷售額位列前三。
進入2022年,蘇州新房成交延續去年末態勢,6月進入衝刺年中業績的節點期,房企推盤節奏加快,帶動成交量升至年內峰值,隨後7月份,市場轉入傳統淡季,推盤量減少,成交量隨之下降,8月份部分房企提前備戰金九銀十,供應量增加,成交水準小幅回升。
土地和房子的關係,就像麵粉和麵包一樣。可以説,地拿對了,地産項目就成功了一半。
土地和房子的關係,就像麵粉和麵包一樣。可以説,地拿對了,地産項目就成功了一半。隨著近日長春2022年第二批集中供地落下帷幕,至此,全國22個重點城市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已全部完成,部分動作快的城市已經完成了第三次土地集中拍賣。在當前房地産市場深度調整的形勢下,房企對於拿地持什麼樣的態度?土拍市場有哪些新變化?呈現出哪些特點?筆者梳理近期的土地成交記錄發現,各地土拍市場持續分化,地方性中小房企開始躬身入局。
今年全國22個城市第二批集中供地總成交住宅用地(含綜合用地)444宗,土地成交面積2116.86萬平方米,土地出讓金總額5449.34億元,整體溢價率約為3.05%。
2022年1-8月,前50房企中民企上榜數量共計28個,較2021年同期下降4個,民營房企的市場佔有率顯現出明顯下滑態勢。
截至目前,杭州總計土地出讓金已達到1814.43億元。
8月31日,中指研究院發佈2022年1-8月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
8月8日-11日,以“創造未來 尋求破解之道”為主題的2022博鰲房地産論壇在廣州召開。
8月5日,保利北京美好8月品牌季暨錦上臻品發佈會在“城市會客廳”保利國際廣場盛大啟幕。眾多業界人士、主流媒體、品牌摯友悉數到場,共同見證了這場主題為“保利京彩 領創美好”的璀璨盛會。
近日,億翰智庫發佈《6月房地産行業月報》。報告指出,繼5月寬鬆政策井噴出臺,6月政策鬆綁的力度和頻次都有所減緩,政策放鬆仍以限購、限售為主,對限貸的放鬆未進一步推進,且出臺“三限”政策放鬆的城市數量減少近一半,部分城市轉而通過降低落戶門檻,推動房票安置的方式間接的促進需求入市。
2022上半年,房地産市場正經歷著優化蛻變、陣痛,同時全國範圍內疫情反覆,不論是對項目銷售,還是對房企開發建設,均有一定阻礙,買賣市場表現乏力,房企銷售業績較為冷淡,上半年整體銷售規模均不及去年同期。
近日,億翰智庫發佈《6月房地産行業月報》。報告指出,繼5月寬鬆政策井噴出臺,6月政策鬆綁的力度和頻次都有所減緩,政策放鬆仍以限購、限售為主,對限貸的放鬆未進一步推進,且出臺“三限”政策放鬆的城市數量減少近一半,部分城市轉而通過降低落戶門檻,推動房票安置的方式間接的促進需求入市。
相較1—5月,降幅在持續收窄,房企銷售業績邊際性改善。
上半年,房地産市場經歷了太多“週期之外”的波折,令原本就處於下行趨勢的市場更加迷霧籠罩。尤其受疫情反覆影響,使得本就低迷的房地産市場“雪上加霜”。4~5月各地密集鬆綁政策穩定樓市,使得市場整體供求開始有了復蘇徵兆。
中指研究院最新發佈的《2022上半年中國房地産企業銷售業績排行榜》顯示,2022年上半年,受各地疫情反覆、需求預期偏弱等不利因素影響,房企銷售業績普遍呈現負增長。其中,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356.4億元,同比下降48.6%,相較1—5月,降幅在持續收窄,房企銷售業績邊際性改善。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