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從各方面數據看,假日期間廣大人民群眾出遊意願強烈,文化和旅遊市場恢復勢頭強勁,行業信心持續有力提振。”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一級巡視員李建偉9月22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從沉浸體驗的文博館,到座無虛席的音樂演唱會,再到具有國潮風尚的文化旅遊節,近期,文旅融合的旅遊模式為文旅産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北京東南五環的朝陽黑莊戶,將用三年時間建設一座“音樂小鎮”。8月18日上午,朝陽區公佈了《黑莊戶鄉推進北京音樂小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8月17日,線上旅遊公司途牛旅遊網(途牛,NASDAQ:TOUR)公佈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業績報告。
暑假期間,多地旅遊景區、文博機構人氣高漲,預約參觀常常“一票難求”。攀升的熱度折射出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對旅遊景區和文博機構的供給提質、文旅産業的高品質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地旅遊景區和文博機構正積極行動,多措並舉,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需求。
8月13日,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經濟大省廣東、江蘇今年上半年經濟總量均首次突破6萬億元,持續發揮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推動體育休閒、文化旅遊等服務消費”。文旅業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有力抓手。下半年,要繼續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加速釋放文旅等服務消費需求。
近日,《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各地方、各部門,並向社會公開發佈。在31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就措施的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指導各地開展24小時生活圈和新型消費集聚區建設工作,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創新消費場景,培育新型業態和消費模式。
北京7月28日,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民眾旅遊需求旺盛,旅遊經濟進入了全面復蘇的新階段。中國旅遊研究院28日發佈的消息顯示,預計全年國內旅遊人數55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分別恢復到2019年的九成和八成以上。
暑期旺季,行走國內旅遊市場,一派熱鬧景象。
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文旅市場呈現了復蘇態勢。如何進一步認識疫情以來催生的新業態、新消費模式?怎樣推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實現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城市如何立足特色資源打造“新名片”,實現區域發展的轉型提質升級?
文化和旅遊部聯合中國銀行出臺支援鄉村旅遊高品質發展金融政策,政策提及,針對項目庫內的經營主體在貸款定價、融資期限、服務收費等方面按規定給予優惠和傾斜。未來三年針對縣域內文化和旅遊、餐飲住宿類客戶新發放貸款不低於100億元。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聯合中國銀行印發《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 中國銀行關於金融支援鄉村旅遊高品質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加大信貸投放”“推進産品創新”“開展綜合服務”等方面,加大對鄉村旅遊高品質發展的金融支援。
文化和旅遊部7月13日公佈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遊數據。根據國內旅遊抽樣調查統計結果,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遊總人次23.8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9.29億,同比增長63.9%。
逛夜市、吃夜宵、去夜遊……夜間經濟成為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在促進服務業加快復蘇、釋放消費市場潛力、提升城市魅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舉措,促進夜間經濟發展,激發夜間消費活力。夜間經濟有哪些新亮點、新場景、新模式?如何打造更加完善的夜間經濟生態系統,更好助力擴大消費?記者進行了採訪。
市商務局日前發佈關於北京市“中華老字號”推薦名單的公示,擬向商務部推薦23家企業申報“中華老字號”,公示期為6月25日至7月13日。市民耳熟能詳的三元、北冰洋、信遠齋、慶豐等企業均在推薦之列。此前,北京市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117個,數量居全國第二。
來自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消息,端午假期期間,入出境旅遊市場穩步進入復蘇向上新通道,入出境客流迎來“小高峰”。非遺民俗、傳統文化共同構成了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新場景。
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綜合測算,端午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06億人次,同比增長32.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2.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3.1億元,同比增長44.5%,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4.9%。
端午假期1.06億人次出遊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