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歷經5月31日、6月1日兩天的角逐,2022年北京第二批次土拍以499.58億成交額收官。
個別熱點地塊令人重溫久違的土地“熱拍”,但是搖號難知花落誰家,有驚喜,也有遺憾。歷經線上線下兩天競價,北京第二批集中拍地于6月1日落幕,共挂出17宗地塊,流拍3宗,成交14宗,總成交金額499.58億元。在成交的14宗地塊中,7宗底價成交,還有4宗地塊競拍至最終環節,溢價率達到上限15%。
受迫於地塊兩極分化的局面,歷經多輪實戰演練後,“精準投資”、“以銷定投”已成為房企的拿地鐵律。北京年度二批次土拍規則的多重優化,更提升了房企在五月底的土拍決戰中殺出重圍的動力。
蘇州集中土拍首日展現出了當前市場狀態,即資金流相對充裕的國企、央企表現較為突出,大部分民營企業在拿地方面仍持謹慎態度。
12月24日,湖北省武漢市第三批集中供地收官。當日揭牌的13宗地塊全部成交,成交土地面積49.50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161.14萬平方米,成交金額93.87億元。
12月22日,長沙迎來第三批集中供地,共推出26宗地塊,總出讓面積約165萬平方米,總起始價約153.5億元。最終,除了3宗叫停出讓的地塊外,23宗成交地塊共攬金約144億元。
11月29日,據中指研究院分析,上海三批次放量主要集中在五大新城和寶山,當前市場下行,房企拿地意願下降。通過土地供應的結構性調整,以郊區地塊的供應來降低參拍門檻,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房企參與競拍。本次競拍規則相較于二批次並無明顯變化。二批次新增的隨機數,避免房企“拼手速”,使得一次性報價環節更加公平。
截至11月14日,除了鄭州以外,其餘21個城市皆完成第二批集中供地,總計成交住宅用地(含綜合用地)636宗地塊,較首批次減少193宗地塊。
截至11月14日,除了鄭州以外,其餘21個城市皆完成第二批集中供地,總計成交住宅用地636宗地塊,較首批次減少193宗地塊;土地成交價款總計6371億元,較首批次1.03萬億元減少約37.9%;宗地成交率65.4%,較首批次94.1%減少約28.7個百分點;綜合溢價率4.11%,較首批次15.0%減少約10.9個百分點。
中國網地産訊 10月13日,據中指研究院分析稱,上海第二批集中土拍10月11日拉開帷幕,首日,上海共成交23宗地塊,成交額70.89億元。2幅寶山顧村老集鎮“城中村”改造地塊率先出讓,最終由大華集團以總價13.07億元將兩塊純宅地收入囊中,均為底價成交。
青島二批次土拍真是命運多舛,經歷了上市,終止再掛牌,然後多次調整修改時間,多次中止又恢復。最終9月7日市北區果品9萬㎡地塊宣佈中止,9月8日開拍第一天又宣佈高新區北片區2宗地中止,據悉因無人報名。
一波N折的青島二批次土拍終於開場。9月8日上午青島第二批次土拍第一場,也是本批次重頭戲,綠城、青鐵&華潤&新凱達、海爾&金茂、華新園、百洋&華新園等所熟知的房企均在市場活躍的主城落下新項目,多個開發商的佈局有新的突破。
長灘原麓,低密大社區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房企早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