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一週前(8月10日),房企“優等生”龍湖發生了一件小插曲,瑞銀一份看空報告疊加商票違約謠言,讓龍湖無故“躺槍”。當日午盤後股價一路暴跌16.4%至20.90港元,為三年以來最低,總市值跌至1273.35億港元。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房地産市場迅速轉冷,一批知名房企陷入融資困難、銷售下降甚至債務違約、停工停産的境地。雖然近幾個月來各種穩樓市的政策層不出窮,但市場仍在博弈,部分企業的運作未見明顯好轉。
8月8日-11日,以“創造未來 尋求破解之道”為主題的2022博鰲房地産論壇在廣州召開。
房企商票逾期在持續增加中。近日,上海票交所公佈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持續逾期名單》。據克而瑞統計,存在商票持續逾期的房地産項目公司數量從5月的1562個增至6月的1666個,佔全部商票逾期企業的62.5%,房地産仍是商票違約的“重災區”。
2021年藍光發展銷售業績“腰斬”,營業利潤、凈利潤、歸母凈利潤等核心經營指標虧損幅度擴大,財務狀況持續惡化。
2021年疫情持續國內外旅遊市場遇冷,疊加國內樓市調控政策的持續深化,以文旅産業和房地産開發業務為主的新華聯持續受困,虧損幅度再次擴大。
繼銀行開展並購貸支援房企資産出清後,五大AMC也陸續遞出橄欖枝助力化解危機。但即便是在“救市主”的幫襯下,房地産市場也難逃“危”與“機”共存的命運。
對於世聯行而言,廣泛佈局與加碼究竟是廣種薄收,還是尾大不掉,或許答案即將揭曉。
市場的每一次調整,都會提供難得的入場機會。
歷數正在面臨危機的房企,無不是在高杠桿、高負債、高風險模式下表現更為激進的企業。告別舊“三高”,房地産業進入平穩發展期後應追求的“新三高”是“高品質、高品質、高效益”。
歷數正在面臨危機的房企,無不是在高杠桿、高負債、高風險模式下表現更為激進的企業。告別舊“三高”,房地産業進入平穩發展期後應追求的“新三高”是“高品質、高品質、高效益”。
在為數不多的民企優等生中,如果説美的置業是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富二代”,那麼龍湖則是笑傲江湖的典型“創一代”代表。
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房企融資市場也是“冰火兩重天”,不少民營房企持續爆出流動性問題
近日,泰禾集團企業內刊《泰客會》年度特刊上發佈了黃其森的署名文章《道阻且長,行穩致遠》。文章不僅首次系統全面的回顧了2021年泰禾的自救經歷,同時明確了2022年泰禾集團的全新戰略佈局。
在去年多家房企出現債務危機,全國多地樓盤出現爛尾或面臨爛尾風險的背景下,今年兩會期間再次掀起對“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實行現房銷售”的討論。
房地産行業發展形勢生變與物業行業發展格局同步調整的大背景下,隨著新上市物業公司的紛紛破發,國企物業公司與非住宅業態為主的物業公司脫穎而出。
截至1月29日,A股已經有59家房企發佈了2021年的業績預告。受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上述房企中,有12家企業預計2021年凈利潤首次出現虧損,另有12家為繼續虧損。其中,華夏幸福、藍光發展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虧損超百億元人民幣。
正是近年來一系列的正確戰略舉措,才使得上坤在行業動蕩的時期,依舊實現穩健發展。
1月19日深夜,中國奧園一則公告拉開了其“引戰”序幕。奧園對接下來的境外重組計劃作出詳細披露:出於流動性考慮及對所有債權人公平性原則,奧園未來將會全盤整合境外債務,目前相關評估以及盡調進展順利,積極推進債務重組,同時積極展開引入戰投工作。
2022年剛剛過去18天,房地産並購融資“開閘”,迎來兩例“首單”。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房企早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