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3月29日,南京大悅城項目主體建設啟動儀式成功舉行,這座位於江北新區城南中心的商業地標也將為南京帶來新的改變。
3月29日,從重慶市發展改革委獲悉,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同意,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慶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3月29日,2022年,一座四線城市的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了25萬元,這就是鄂爾多斯。
27日,陜西官方發佈了《2022年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為《統計公報》)。《統計公報》顯示,初步核算,該省全年生産總值32772.68億元。陜西經濟呈現穩中加固、穩中有進、動能集聚的良好態勢。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于3月25至27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圍繞中國經濟發展走勢、支援科技創新、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擴大對外開放、綠色低碳轉型等熱點話題,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劉昆、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金壯龍、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分別“劇透”各自部門接下來的相關舉措。
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各區PM2.5年均濃度首次全部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和水耗分別下降3%左右和1%左右、保持全國領先水準……3月23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市政府關於本市2022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2022年,本市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綠色成為首都高品質發展的亮麗底色。
北京3月23日,今年北京將深化京津冀聯建聯防聯治,圍繞區域綠色低碳轉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水環境聯保聯治、聯動執法等領域,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2022年南京常住人口保持增長態勢,年末全市常住人口達949.1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77萬人。
3月22日,《2022年上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佈。總體來看,上海經濟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經濟運作韌性增強,呈現回穩向好趨勢。
3月21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佈《北京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豐富的數據記錄了過去一年首都各項事業取得的新進展。統計公報顯示,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9萬元,保持各省區市領先水準。
北京3月21日消息,北京市統計局發佈北京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經濟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1610.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7%。
各地正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各方對房地産市場的預期有望進一步改善。一段時間以來持續優化房地産調控舉措,是根據市場情況適時、適度做出的,有利於保民生、金融穩定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並非把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3月14日,寧夏寶豐昱能科技有限公司100GWh電池及儲能集裝系統示範項目進展順利; TCL中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産35GW高純太陽能超薄單晶矽片智慧工廠項目啟動建設;與中糧集團簽訂戰略投資合作協議……近些年,寧夏銀川市備受各大知名企業的青睞,大企業紛至遝來,好項目相繼落地,為銀川高品質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近日,國家統計局正式發佈《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生産總值首次超過120萬億元。與此同時,全國各省份(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部分地級市的經濟數據也相繼出爐。記者梳理相關數據發現,去年全國南北經濟比重呈現“北升南降”、差距窄幅收縮,“萬億之城”GDP佔全國經濟比重近四成。
近日,河北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等共同研究制定《河北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25年,初步構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支撐河北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超13%,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國家下達指標。到2030年,煤炭消費比重低於60%,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超19%,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2025年基礎上繼續大幅下降。
吳博峰 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部長通道”上就促進房地産市場企穩回升和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北京3月6日,2023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預期目標定為“5%左右”。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6日在北京表示,這個目標符合經濟運作走勢。
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産總值增長5%左右。
五年來,我們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增加民生投入,著力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在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