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5月17日,從全國測繪地理資訊工作會議上獲悉:5年來,自然資源部大力推動地理資訊公共服務和産業發展,我國測繪地理資訊事業取得重要成就。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建成,向全社會提供釐米級實時導航定位服務;國産衛星遙感影像自主保障率達90%以上;1:50000基礎地理資訊數據庫保持按年度動態更新,1:10000基礎地理資訊數據陸地國土覆蓋率達到65%。
6月25日是第32個全國土地日,主題仍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一個節日主題延續多年不變,十分罕見。我國為何對節約集約用地如此重視?
從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近日河北省已全部完成2021年度國土變更調查169個縣級調查單元成果的省級核查。
今日,天津市第三次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市三調辦”)、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統計局聯合公佈《天津市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我市嚴格落實耕保責任,完成耕地保護任務目標,同時林地、濕地等生態用地面積顯著增加。
11月5日,北京市發佈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市以林、園、水、草、濕地和公園綠地為主的生態用地逐年增加,城鄉建設用地明顯減少,初步實現減量目標。
10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自然資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聞發佈會。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陸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從“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結果來看,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在土地資源緊約束的情況下,為實現高品質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全社會都應該增強節約、集約用地意識。
“廣西第三次國土調查,查清城鄉各類用地狀況、各類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調查成果已開始應用於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耕地保護、生態紅線評估調整、自然資源資産清查等自然資源管理各個方面。”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總工程師、自治區第三次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周濤11日在南寧表示。
耕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近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發佈《浙江省墾造耕地項目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從立項、實施到後續管護等全流程對墾造耕地項目進行規範管理。據介紹,《辦法》實施後,浙江省耕地墾造項目實施的禁止項更嚴格、報備流程更清晰、後續管護要求更明確。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佈關於公開徵求《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公告。
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備受關注的《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已形成階段性成果,即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8月26日,全國土地家底公佈: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顯示,到2019年末全國耕地19.18億畝,實現了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標,但與第二次國土調查相比,減少了1.13億畝耕地。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産權住房供給,防止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産權住房供給,防止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
記者12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為規範耕地佔補平衡,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自然資源部將主動公開報備補充耕地項目與地塊資訊。目前,首批名單已在該部網站挂出。
記者12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為規範耕地佔補平衡,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自然資源部將主動公開報備補充耕地項目與地塊資訊。目前,首批名單已在該部網站挂出。
自然資源部12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稱,為確保補充耕地真實,自然資源部將主動公開報備的補充耕地項目與地塊資訊。目前首批公開的1200個補充耕地項目與地塊資訊已在自然資源部門戶網站挂出。
自然資源部12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稱,為確保補充耕地真實,自然資源部將主動公開報備的補充耕地項目與地塊資訊。目前首批公開的1200個補充耕地項目與地塊資訊已在自然資源部門戶網站挂出。
河南讀者鐵先生愛好旅遊,近日來信反映,旅行中看到一些地方開挖人工湖、濕地公園,有的發展旅遊景區,有的搞生態工程。“比如華北某縣建起上千畝水面的人工湖景觀帶。據當地人説,搬遷4個村,徵用了大片耕地。”
河南讀者鐵先生愛好旅遊,近日來信反映,旅行中看到一些地方開挖人工湖、濕地公園,有的發展旅遊景區,有的搞生態工程。“比如華北某縣建起上千畝水面的人工湖景觀帶。據當地人説,搬遷4個村,徵用了大片耕地。”
河南讀者鐵先生愛好旅遊,近日來信反映,旅行中看到一些地方開挖人工湖、濕地公園,有的發展旅遊景區,有的搞生態工程。“比如華北某縣建起上千畝水面的人工湖景觀帶。據當地人説,搬遷4個村,徵用了大片耕地。”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