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今年以來,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波動,居民消費價格低位運作,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引發了一些社會輿論對中國經濟恢復和發展前景的擔憂,國外唱衰中國的種種論調沉渣泛起。看待中國經濟形勢,應結合發展階段變化,全面地看、辯證地看,既要看“形”也要看“勢”,既要看“量”更要看“質”,既要“縱看”還要“橫看”。綜合不同維度分析判斷,當前儘管面臨著來自國際國內新的困難挑戰,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的態勢沒有變,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的基本面沒有變,高品質發展長期向好的大勢不可逆轉。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7.44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其中8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同比多增868億元。截至8月末,我國本外幣貸款餘額237.23萬億元,同比增長10.5%,人民幣貸款餘額23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
8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6.93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1.6個百分點。
北京8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近日聯合召開電視會議,研究落實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有關工作,提出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要夠、節奏要穩、結構要優、價格要可持續。
2023年8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電視會議,學習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研究落實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有關工作。
2023年8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電視會議,學習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研究落實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有關工作。
據人民銀行官網消息,人民銀行發佈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下階段,人民銀行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效能,不斷推動經濟運作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8月11日電 央行發佈2023年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據人民銀行官網消息,2023年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前七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08萬億元,同比多增1.67萬億元。
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1.3個百分點。
7月14日上午,國新辦舉行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新聞發佈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介紹,從上半年數據看,一季度增長較多,4、5月份有所回調,6月份再次回升,總體看是保持平穩運作,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對經濟的支援持續加強。
7月14日電 國新辦14日就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舉行發佈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介紹,上半年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8%,比上年同期低107個基點。
7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金融數據“半年報”。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5.73萬億元,同比多增2.02萬億元。其中,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05萬億元,同比多增2296億元。初步統計,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1.5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億元。
7月11日,人民銀行發佈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及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
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7.3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0.1個百分點。
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7.3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0.1個百分點。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對宏觀經濟均衡和資源有效配置具有重要導向作用。近日,我國利率體系跑出調降“接力賽”,向市場傳遞出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加強逆週期調節,全力支援實體經濟的堅定決心。
6月13日,人民銀行發佈5月金融統計數據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存量統計數據。
5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
5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