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天津3月27日,天津東疆綜保區管委會與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人社局三方聯手打造的“東疆之星”高成長基地揭幕。“東疆之星”高成長基地共1.5萬平米,位於天津中心城區,將整合天津市科技、人才和創新三方主力的優勢資源,打造創新創業企業的孵化“夢工廠”。據悉,該基地已有近八成被企業簽約入駐。
3月24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佈《關於重慶市2023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的公告》。
3月23日,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正式發佈寧波市區2023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3月23日,海南省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佈《海口市2023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海口市2023年國有建設用地擬供應167宗,計劃指標為865.06公頃。
在北京,市民和遊客享受到的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品質正在不斷提升,身邊的公共文化設施更多了,設施的環境更溫馨了,提供的服務更貼心了。今年以來,伴隨《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施行,公共文化服務的保障更加有力可持續,北京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邁向新高度。
3月22日,江蘇省連雲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網站發佈《連雲港市區2023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3月22日上午,中關村工業網際網路産業園項目二期開工動員大會在石景山正式啟動。這座投資達90億元、總建築面積達45萬平方米的産業園,迎來核心區二期正式開工建設的新進展。
3月21日,從寧夏民政廳、寧夏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舉辦的寧夏完整社區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啟動儀式上獲悉,今年,寧夏將選擇36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選擇2個社區開展未來社區建設試點。
2022年是招商蛇口的“品質年”。基於對行業變化和發展趨勢的研判,公司明確了“四個聚焦、三個轉變、兩個降低、一個提升”的戰略轉型要求。多年來招商蛇口堅持穩健的財務策略,核心財務指標始終保持穩定,融資渠道多元且綜合資金成本較優,為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月21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佈《北京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豐富的數據記錄了過去一年首都各項事業取得的新進展。統計公報顯示,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9萬元,保持各省區市領先水準。
北京3月21日消息,北京市統計局發佈北京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3月19日,福建省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告了首批擬出讓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清單資訊。
經濟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1610.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7%。
北京3月20日,筆者在20日的2023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建設發展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北京加快昌平新城東區建設,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到2023年底,昌平新城東區將全面形成開發建設勢頭;到2025年底,基本完善城市功能形態;到2030年底,初步建成一座現代化新城。
作為天津“設計之都”核心區,海河柳林地區的發展規劃備受關注。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天津海河柳林“設計之都”核心區綜合開發PPP項目設計公園一期項目建築設計方案總平面圖日前開始公示。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一座新城拔節生長。從空中俯瞰雄安新區啟動區,北京支援雄安建設的“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赫然矗立。它們是雄安新區啟動區第一批建設的公共服務與民生保障項目。
北京是人口接近2200萬人的超大城市,是人口和經濟功能密集地區。進入新世紀的前15年,北京常住人口快速增加,年均增加在50萬人左右,經濟功能也加速集聚,並且主要集中在了中心城區,這種過度集中加劇了業已存在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房價高漲等為代表的大城市病。改變人口經濟功能過度集中狀態,謀求多中心發展是解決大城市病問題的一個重要空間途徑,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要價值在於其對於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模式上的貢獻。
上海3月16日,在上海,旅遊諮詢中心、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迭代升級出“旗艦站”“專業站”“快捷站”,成為市民遊客“打卡熱點”,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正在探索文旅融合、主客共用。
3月16日,對於不少新市民來説,“買房”和“落戶”都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事。解決好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困難問題,將購房政策與落戶政策結合,成為多地更好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的落腳點。
對於不少新市民來説,“買房”和“落戶”都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事。解決好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困難問題,將購房政策與落戶政策結合,成為多地更好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的落腳點。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