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18日從雄安新區首屆科技·人才·創新周新聞發佈會上獲悉,雄安新區著力打造有雄安特色的人才政策服務工作體系,形成引才聚才的強大合力,新增各類創新創業人才2.5萬名。
驚蟄時節,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高新區,施工機械穿梭往來,總投資220億元的中國石化石家莊煉化分公司綠色轉型發展項目施工正酣。這是近年來石家莊市謀劃實施的投資規模最大的産業類項目,將延伸“潔凈油品+精細化工+高端新材料”産業鏈,投産後每年可新增産值約150億元,拉動下游投資500億元以上。
近日,河北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等共同研究制定《河北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25年,初步構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支撐河北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超13%,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國家下達指標。到2030年,煤炭消費比重低於60%,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超19%,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2025年基礎上繼續大幅下降。
2023年,城市副中心將全方位開展特色促消費活動,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等消費業態,打造“環球影城×大運河”國際消費體驗區,推進景區消費向全域消費、日間消費向全時消費、傳統消費向新興消費轉變。這是記者昨天從通州區兩會上了解到的。
北京11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發佈關於批復未來産業科技園建設試點的函,同意空天科技未來産業科技園、未來能源與智慧機器人未來産業科技園等10家作為未來産業科技園建設試點,量子資訊未來産業科技園作為建設試點培育。
11月23日,中國中鐵産業集群疏解落地雄安新區揭牌暨啟動儀式在雄安新區舉行,其旗下十家企業將整體搬遷到雄安新區,統籌投資建設中鐵雄安基地,系統內4000余名業務專家和技能骨幹將有序到雄安工作、生活。
打造人才公寓服務體系,建設北龍湖、白沙北部等3處人才公寓聚集區,提供頂尖人才50套、領軍人才1000套、青年人才住房2萬套,打造集創業孵化、生活服務、社交互動於一體的人才社區。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3日聯合發佈《廣州藍皮書:廣州創新型城市發展報告(2022)》。該報告指出,2021年廣州創新型城市指數總體保持穩步增長態勢,科技創新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人才是區域發展的“核動力”。近年來,濱海新區以人才特區建設為牽引,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心無旁騖的發展環境,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為美麗“濱城”高品質發展,提供充足人才資源和強勁創新動能。
構建百億級海水淡化産業鏈,打造都市海洋精品旅遊線路,建設海洋鹽業風情遊覽區……為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區,推動落實《天津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日前,《濱海新區關於推動落實天津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的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新鮮出爐。
該協議將在教育、科研、決策諮詢、醫學學科建設和産業轉化等多個方面加強區校合作,充分發揮區校資源優勢,更好地促進科技、人才和産業深度融合。
作為天津港保稅區“十四五”規劃中明確的四大未來産業之一,生物製造産業發展後勁十足。保稅區實施“平臺沃土”計劃,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科研院所+科創園區+創新企業”多層次創新載體。
近日,從河北省政府網站獲悉,《河北省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據悉,規劃提出,構建與區域功能定位相適應、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産業發展方向相契合的“一核、兩極、四帶、多集群”發展格局。
南京江北核中核超級TOD作品
全球首款“類腦”晶片問世,載人飛行汽車試飛成功,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全球首款活體機器人誕生……火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嫦娥5號發射成功,實現時隔44年後的再一次月壤採集,太空科技行業的發展或許會在未來帶領人類重返月球。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下發《關於同意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等46家國家高新區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獲批成為第二批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單位。
通關在即,一個重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香港,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北部都會區,自然是香港內外最大的期待。這個都會區將緊貼深圳發展,因此只有儘快通關,該計劃才可能實質性展開。
11月11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就本市深化海教園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創新發展聚集區建設工作進展進行介紹。
緊跟天街節奏,發掘城市機遇
2021年10月28日上午,上海證券交易所中部基地啟用暨華中小龜山金融文化公園開園活動在武漢市成功舉辦。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