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隨著“三道紅線”監管政策的常態化,房企內部降杠桿持續推進,疊加外部融資環境收縮、企業規模增速放緩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房企流動資金緊張、信用危機頻現,因此保持良好的現金流成為行業發展共識。
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顯示,在製造業投資、基建投資穩定增長的同時,房地産投資持續走弱。當前,亟需採取有效舉措扭轉這一態勢,儘早消除其可能對整體投資增速産生的不利影響,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的實現。
2022年1-5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273.9億元,同比下降50.7%;其中銷售額超千億房企3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2家;超百億房企70家,較去年同期減少48家。TOP100房企權益銷售額均值為199.9億元,權益銷售面積均值為136.0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51.5%和53.2%。
當前房企債券存量餘額約2.8萬億人民幣,海外債佔比47%。第二波償債高峰即將到來,一年內到期餘額為9500億,其中海外債佔比33.2%,境內償債壓力較大,今年7、8月為年內第二波償債高峰。新發債券無法覆蓋到期餘額,2022年1-4月信用債、海外債的發行到期債務比分別為160.2%、10.4%,總發行債務比為71.8%,海外債“借新償舊”可能性大幅降低。信用債發行韌性較強,發行人以國央企為主,整體償債風險較低。海外債發行銳減,出險企業不斷增加,償債壓力持續攀升。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房企想要行穩致遠,銷售回款才是王道。
近日,中指研究院發佈《2022 年一季度中國房地産市場總結與趨勢展望》報告。報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各地已發佈房地産年相關政策超百次,但從政策效果上看,企業資金壓力尚未得到實質性改善,部分企業債務違約進一步加劇購房者觀望情緒,市場信心尚未得到有效修復,疊加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影響,3 月樓市“小陽春”並未出現。二季度,房地産調控政策還將在哪些方面發力,全國樓市能否迎來全面企穩,是否還有遲到的“小陽春”成為各界關注重點。
“兩集中”供地新模式開啟的第二年,土地市場在去年年末的冷靜趨穩中,等來了房地産市場政策利好不斷的釋放。今年土地市場拍賣熱度如何?又出現了什麼新特點?
在房地産方面,提出“重點地區和受困人群的金融服務”“保持房地産開發貸款平穩有序投放”等利好政策。
4月18日,央行、外匯局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從支援受困主體紓困、暢通國民經濟迴圈、促進外貿出口發展三個方面,提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援實體經濟力度的23條政策舉措。
出臺近兩年的“三道紅線”政策將房地産行業推進調整通道,舉債擴張的“高週轉”發展模式已經退出舞臺。在此背景下,百強企業的“規模”也不再是“萬金油”。
出臺近兩年的“三道紅線”政策將房地産行業推進調整通道,舉債擴張的“高週轉”發展模式已經退出舞臺。
福州、青島、合肥熱門二線城市均完成了年度第一輪土拍,表現分化明顯,不溫不火之外,依然會在一些地區看到明顯的強復蘇信號。
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房企融資市場也是“冰火兩重天”,不少民營房企持續爆出流動性問題
機構統計顯示,1-2月,全國300城各類用地成交2460.71億元,同比下降超過六成;百強房企拿地額同比降幅也超過六成。
近期,上市房企紛紛公告拿地情況,拿地積極性有所提升。同時,房企融資利率普遍較低。部分公司表示,償債高峰告一段落,未來一段時間償債壓力不大。
近期,上市房企紛紛公告拿地情況,拿地積極性有所提升。同時,房企融資利率普遍較低。部分公司表示,償債高峰告一段落,未來一段時間償債壓力不大。
正是近年來一系列的正確戰略舉措,才使得上坤在行業動蕩的時期,依舊實現穩健發展。
2022年剛剛過去18天,房地産並購融資“開閘”,迎來兩例“首單”。
2021年,房地産市場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走勢,上半年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受到“約談”,隨著一系列政策落地,房地産市場不斷降溫。與此同時,房地産企業加速洗牌,部分房企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
歲末年初之際,回望2021年的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步履不止,加快邁向高品質發展的軌道。而展望2022年經濟發展、投資環境,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瞭方向,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房企早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