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南京博物院、小西湖街區、世界文學客廳……具有“六朝古都”之稱的江蘇省南京市是海內外享有盛譽的文化名城。不少耳熟能詳的傳統景點和新晉的網紅打卡地,吸引了許多市民、遊客慕名而來,暢享文旅新生活。
中秋國慶長假期間,記者在“網紅城市”重慶跟訪多名遊客,隨他們探尋新玩法,體驗新事物。8天的跟訪結果表明,遊客的文化需求正在變得多樣化。只有不斷適應需求給遊客提供新選擇,打卡的熱鬧才能變成文化的繁榮,一時的“網紅”才能走向以內涵取勝的“長紅”。
9月26日,北京延慶區延慶鎮發佈並推出“山水民宿 微型度假”15分鐘文化旅遊圈品牌,打造“城鄉互動遊1+N+X”系列線路産品,平衡旅遊淡旺季,提升多元化的文旅産品供給,大力拓展、滿足文旅消費需求,加強城鄉旅遊建設。
“西沽公園各個健身隊的老夥計們每天一起鍛鍊,總能遇到路過的年輕人想要加入我們。最近還有不少專門來看我們鍛鍊的旅遊者,臨近‘十一’長假,出來旅行的人也回來越多,我們要把天津人的‘快樂’傳遞給更多人。”天津西沽公園健身會會長韓雲學説道。
近期,各地文旅市場復蘇提速,“特種兵旅遊”“Citywalk”盛行,各大旅遊景區、鄉村景點人頭攢動,不少博物館一票難求,客流量大量增加。
從沉浸體驗的文博館,到座無虛席的音樂演唱會,再到具有國潮風尚的文化旅遊節,近期,文旅融合的旅遊模式為文旅産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豐富文旅消費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文旅市場呈現了復蘇態勢。如何進一步認識疫情以來催生的新業態、新消費模式?怎樣推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實現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城市如何立足特色資源打造“新名片”,實現區域發展的轉型提質升級?
7月14日,暑期旅遊旺季到來,去哪兒玩你定好沒?
北京5月4日,2023年“五一”假期,北京市文旅消費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復蘇態勢。眾多京內外居民文化體驗、休閒度假等出遊需求得到釋放,旅遊收入、人數均超2019年同期水準。
4月27日,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推出系列文旅産品及市場回暖政策,進一步調動各方積極性,推進全領域、全行業、全要素的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激活文旅市場“一池春水”。
北京4月19日訊 國家統計局發佈2023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國家統計局10位司局長(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趙同錄、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司長王貴榮、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副司長江源、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司長胡漢舟、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主任李鎖強、國家統計局固定資産投資統計司司長翟善清、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司長董禮華、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王萍萍、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司司長張毅、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司長王有捐)撰文解讀2023年中國經濟“一季報”。
蘊含傳統文化審美的“文物”文創、經典國貨潮品IP的故事、城市文化特色物産的味道……
日前,在赤城縣海坨山谷旅遊度假區筆者看到,這裡的生態旅遊、戶外運動、房車露營、康養度假等旅遊業態,正吸引大批京津遊客到來。
3月23日,伴隨著藏羌民俗情景展《理想家園》,“花開天府·安逸四川”2023四川省文化旅遊陜西推介活動在古都西安啟動。
旅遊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要抓手。當前正值“兩節”旅遊旺季,文旅市場明顯升溫,一些平臺的文旅産品預訂熱度已超去年同期。大眾文旅消費需求加速釋放,助力行業恢復信心,引領文旅供給創新發展。
從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為進一步發揮示範試點城市引領帶動作用,促進全省文化和旅遊消費市場復蘇,2023年元旦、春節居民消費旺季期間,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文化和旅遊促消費活動。
30日從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1月2日,青海展館亮相第十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文博會期間,青海省文旅消費券發放活動在青海展館同步啟動。
12月14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廣電局發佈11項冬季冰雪體育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延長冬季旅遊黃金期。
8月4日,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天津市關於促進消費恢復提振的若干措施》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