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城中村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202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本期特邀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自然資源部近日印發關於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43個城市開展為期4年的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此舉是在超大特大城市推進城中村改造的部署之一。
近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出臺《關於加快推進農村不動産確權登記的實施意見》提出,用3至5年時間,基本實現農村不動産地籍調查和確權登記全覆蓋。
2月13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2月13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房地産是我國先導性、基礎性、支柱産業,在推動城市建設、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居住生活水準等方面有重大影響。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産市場運作總體平穩,但部分房企資金收緊、居民需求下行、市場預期轉弱等情況仍需高度關注。
在最新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中,土地市場的統一被放到要素市場改革首位,透露了不少未來改革方向。比如,城鎮新增建設用地將與人口吸納掛鉤,與財政轉移支付掛鉤;在建設用地增量逐步遞減之下,將統籌增量和存量建設用地,城市建設不再“攤大餅”而將注重城市更新;將完善全國統一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
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新時代立法工作的成就與進展。
當前,我國正處於城鎮化高速發展的階段,需要不斷推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更新換代。而在高速城鎮化過程中,房地産支柱産業地位不會動搖,可以説工業化和城鎮化必然會推動房地産行業的發展。
2021年是房地産行業的轉折之年。屢經調控之後,房地産告別了沿用20多年的“高杠桿、高負債、高增長”的“三高”模式,回歸理性的發展航道。在行業面臨調整和陣痛之時,個別房企接連“爆雷”,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雖然2022年樓市政策暖風徐徐襲來,但市場還在回溫的路上。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下半年,房地産市場回升態勢會更加明顯,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市場會回暖,但不會像前幾輪調控那樣出現“過山車”式的冷熱擺動。
不容忽視的是,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房地産業規模大、鏈條長、牽涉面廣,對上下游相關産業帶動效應強,對投資和消費影響重大,對經濟金融穩定和風險防範具有重要的系統性影響。
受國內經濟、疫情衝擊以及國際形勢等多重風險同時交集的影響,穩經濟、穩房地産成為今年的主要內容。
3月16日,據新華社消息,近日,新華社記者就房地産稅改革試點問題採訪了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有關負責人表示,房地産稅改革試點依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進行,一些城市開展了調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産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
為加強鄉村振興的土地要素保障,廣西持續推進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縣市——北流市的改革試點工作,統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村徵地制度改革,盤活農村閒置土地資源,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房地産經過二十多年的粗放式發展,不論是1.0時代的囤地囤貨模式,還是2.0時代的高週轉、高杠桿模式,都已經難以為繼。土地紅利、人口紅利、金融紅利等能帶來行業快速發展的因素正在減弱。企業自身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這些自內而外、破繭化蝶的“慢變數”的集聚,正在成為引領房地産行業發展的底層邏輯。
對於香港發展來説,將形成南部以維港為中心的金融貿易中心,北部以河套為中心的科創中心,而這個都會區無疑將緊貼深圳這個國家科創中心城市,開啟深港合作的新篇章。
11月29日,天津市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天津市土地管理條例》,將於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6月14日至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討論由中共中央建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草案)》。會議結束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于6月28日通過這一草案。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