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昨天,2023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啟動。筆者獲悉,北京自然保護地已達79處,佔市域面積22%。《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即將發佈,助力把首都建設成為鳥語花香、生態宜居的花園城市。
日前,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總結部署工作會議,總結2022年的工作,部署新一年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任務。2023年,我市將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實施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生態環境改善從量變到質變,持續鞏固PM2.5改善成效、優良天數比率,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達到國家考核要求,12條入海河流穩定消劣,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國家要求。
加強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2月4日,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美麗河北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河北生態環境治理達到新高度,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基本建成。
12月26日,據廣東省林業局26日消息,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於2022年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廣東開平孔雀湖國家濕地公園、廣東陽東壽長河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和廣東連南瑤排梯田國家濕地公園3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了國家驗收,被授予“國家濕地公園”稱號。截至目前,廣東已建立國家級濕地公園27處。
11月3日電,長江之濱武漢、國際會議之都日內瓦,《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3日在兩地舉行跨國連線新聞發佈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際司副司長胡元輝介紹説,此次大會期間,《濕地公約》秘書處將向25個新晉“國際濕地城市”頒發證書,屆時全世界43個“國際濕地城市”中,中國佔據13個,數量居各國第一。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武清區在推進“人·産·城”融合過程中有哪些新舉措?如何搞好教育、醫療、養老等配套服務?
北京6月1日,中國《濕地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中國首次專門針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立法保護,標誌著中國濕地保護工作全面進入法治化軌道。
5月20日,由卓越集團發起的深圳市卓越集團公益基金會成立揭牌儀式于卓越世紀中心圓滿舉行。
近期播出的《百姓問政》邀請武清區副區長顧俊魁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聚焦濕地生態保護、創建文明城區等問題展開問政,直面問題,逐一破解。
4月8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天津市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新聞發佈會,圍繞本市剛剛發佈的《天津市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進行介紹和詳細解讀。
構建百億級海水淡化産業鏈,打造都市海洋精品旅遊線路,建設海洋鹽業風情遊覽區……為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區,推動落實《天津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日前,《濱海新區關於推動落實天津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的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新鮮出爐。
1600公里的軌道交通,“畫”出京津冀城市群2小時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90%的土地上,平均走500米就能遇到公園綠地;千兆寬頻介面佔一半,讓千年古城愈發“聰明”……
日前,記者從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山東省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工作,目前省級濕地公園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國家濕地公園數量居全國第二位。
當新的時代澎湃起江上浪潮,南京闊步向前的路上,誰將肩負起萬億南京的雄偉抱負,擔起擁江時代新使命?
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日前對5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督察組督察發現,一些地方部分濕地公園管理混亂,保護規劃得不到落實,建而不管、保護不力現象普遍,違規侵佔濕地問題突出。
大黃堡濕地保護修復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重點做好核心區4個村的生態移民工作。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佈關於公開徵求《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公告。
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備受關注的《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已形成階段性成果,即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從天津市規劃資源局獲悉,市規劃資源局近日發佈《天津市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造林綠化專項規劃(2018-2035年)》,依據區域地理特徵和功能總體定位為“生態優先、綠色屏障”,規劃形成了“一軸、兩廊、兩帶、三區、多組團”的空間結構。到2035年,本市實現一級管控區林地面積20.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0%。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