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讓城中村改造收到實際效果,讓百姓更有獲得感,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張弛有度,努力實現與人口結構和周邊産業相匹配、百姓住得起商戶租得起、基本配套更完備、公共服務更優質的實際效果。
為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重慶市住建委與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分行、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簽訂合作協議,“十四五”期間這兩家銀行將對重慶市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分別提供不低於400億元的融資總量。
根據“鄭州發佈”3月26日發佈的消息,3月25日,河南省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印發了《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關於住房公積金支援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租賃需求的實施意見》,大力支援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租賃需求,全面開展提取住房公積金按期付房租業務。
作為一名年輕人,我自己經歷過多種租房經歷:租住過長租公寓,與房東“直簽”整租過,還住過公共租賃住房。可以説,我對租房帶給青年的很多“痛點”都感同身受。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持續完善住房保障基礎性制度和支援政策。
據市場消息,旭輝旗下長租公寓業務板塊“旭輝瓴寓”正在推進A輪融資,融資金額預計將超1億美元。
近日,成都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於居民自願將自有住房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操作指南》(以下簡稱《操作指南》),支援居民自願將自有住房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切實讓新市民、青年人“租得到、租得近、租得起、租得穩、租得好”。
1月18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副局長張立新提到,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的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將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作為十四五住房建設的重點任務,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打造規建管服一體化的租賃住房的管理體系。
緩解年輕人住房困難,國家再出實招。
重在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已經駛入快車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40個城市計劃新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93.6萬套,1月份至10月份已開工77萬套,佔全年計劃的82.2%。
重在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已經駛入快車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40個城市計劃新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93.6萬套,1月份至10月份已開工77萬套,佔全年計劃的82.2%。長沙、成都、青島、濟南、南京、武漢、寧波、南寧、杭州等十余城市已完成年度計劃。
多位受訪“新市民”表示,在城市租房面臨成本高、租房資訊冗雜、基本權益難保障等問題。租房壓力的背後,真實反映出目前市場整體依舊“供不應求”,缺乏有力有效監管等弊端,還需著力調整供給,為住房租賃市場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近日,多地公佈“十四五”時期住房發展規劃。《上海市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將新增供應保障性産權住房約23萬套。廣州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66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任務。廣西提出,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39.42萬套,建設面積達3028萬平方米,包括公共租賃住房6.26萬套、棚戶區改造33.16萬套,且年均發放租賃補貼規模保持在8萬戶左右。
近日,多地公佈“十四五”時期住房發展規劃。
近日,多地公佈“十四五”時期住房發展規劃。《上海市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將新增供應保障性産權住房約23萬套。廣州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66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任務。
讓城市新青年“住有所居”,是他們在大中城市打拼,闖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前提。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並不是把房子建造起來就完事了,還要為年輕人生活的安全性、舒適度和便捷度考慮。加強政府調控,讓年輕人焦慮的心得以安放,是最近一系列政策出臺所真正釋放的信號。
讓城市新青年“住有所居”,是他們在大中城市打拼,闖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前提。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並不是把房子建造起來就完事了,還要為年輕人生活的安全性、舒適度和便捷度考慮。加強政府調控,讓年輕人焦慮的心得以安放,是最近一系列政策出臺所真正釋放的信號。
新市民和青年人看過來 成都率先出臺新政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
成都“十四五”期間計劃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25萬套(間),其中2021年計劃籌集建設6萬套(間),讓新市民、青年人租得到、租得起、租得近、租得穩、租得好。
日前,成都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同時,多渠道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促進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