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5月24日,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發佈關於徵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社會公眾意見的公告,徵求意見建議時間為5月24日至6月22日。《規劃》由自然資源部指導四川省和重慶市共同組織編制。規劃面積18.5萬平方公里,2022年地區內常住人口約9700萬人,GDP約7.7萬億元。
根據《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以“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構建“一區四屏,一軸五帶”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空間佈局,完善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彰顯巴蜀自然文化空間魅力,促進毗鄰地區融合發展。《規劃》還提出了階段性目標。其中,到2025年,國土空間底線得到嚴格管控,區域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相互協調、優勢互補的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格局初步形成,為全面實現“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打下堅實基礎。
5月7日消息,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關於開展中國文物主題遊徑建設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鼓勵各地人民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完善激勵政策,支援文物主題遊徑建設,做好文物保護、環境改善、旅遊服務基本保障和遊徑宣傳推廣。鼓勵納入遊徑建設的世界文化遺産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提升展示利用水準,符合條件的展示陳列項目可申請國家文物保護資金,符合條件的服務設施改善項目可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債券等支援。鼓勵社會力量按市場化方式投入資本、技術、創意,全過程參與文物主題遊徑建設。
4月18日,《黑龍江省生態系統增匯規劃(2021—2030年)》日前印發,明確了規劃期內黑龍江省開展生態系統增匯的工作思路、規劃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空間佈局,提出對森林、耕地、濕地、草原和凍土五類自然生態系統的增匯安排和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北京3月25日,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北京市把好建設用地“出口關”,實施環環相扣的全流程管理,實行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製度,近年來消除受污染用地約490萬平方米,為首都發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建設用地。
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各區PM2.5年均濃度首次全部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和水耗分別下降3%左右和1%左右、保持全國領先水準……3月23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市政府關於本市2022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2022年,本市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綠色成為首都高品質發展的亮麗底色。
昨天,2023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啟動。筆者獲悉,北京自然保護地已達79處,佔市域面積22%。《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即將發佈,助力把首都建設成為鳥語花香、生態宜居的花園城市。
加強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17日下午,隨著最後一片長24米、重100噸的T型梁穩穩落在鎮江關車站1號五線特大橋橋墩上,標誌著四川成都至甘肅蘭州鐵路成都至川主寺(黃勝關)段(下稱:成蘭鐵路成川段)T梁全部架設完成,為該條鐵路全線貫通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2年12月14日,第十屆中國責任投資論壇(China SIF)年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順利舉行。中國責任投資論壇自2012年由商道融綠髮起,至今已走過整整十年的精彩歷程。
全市國有企業資産規模增至8.9萬億元,森林覆蓋率上升至44.6%,平原區地下水埋深連續回升至16.39米,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今天上午召開的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聽取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2021年度國有資産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
“綠水青山”如何轉換為“金山銀山”?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廣東省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廣東將通過建立生態産品的價值評價、經營開發、市場交易、保護補償等機制,破解生態産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等問題,推進生態産業化和産業生態化,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和經濟高品質發展,推動建設美麗廣東。
五年來,我市把“綠色決定生死”的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統籌綠色發展、污染治理、生態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品質實現全局性、歷史性、突破性好轉。
從濱海新區獲悉,備受關注的天津濱海國家海洋公園總體規劃日前編制完成,正按程式報批。
今年重慶十八梯在央視新聞裏大放異彩,從重慶本土居民和外地遊客的熱愛程度可以明顯感受到:重慶旅遊看渝中,渝中旅遊看十八梯。
日前,由京津冀三地相關部門共同制定的《園林綠化有機覆蓋物應用技術規程》《古柏樹養護與復壯技術規程》,作為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正式發佈,並將於4月1日實施。
日前,由京津冀三地相關部門共同制定的《園林綠化有機覆蓋物應用技術規程》《古柏樹養護與復壯技術規程》,作為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正式發佈,並將於4月1日實施。
房地産似乎從未像2021年這樣與家國大事深度交織,看似與房地産無關的教育、遊戲、明星娛樂、網際網路壟斷、生育政策,均在2021年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們的生活無不與這些大事相互激蕩。全球的疫情迅速改變著國際競爭格局;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弈駛入未知的深水區;地緣政治不斷地被撕裂或融合;地區衝突戰火難熄;保護地球的使命更加凸顯;雙碳目標催生的新技術、新産業革命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亦發生了深刻變化……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著力構建區域生態安全屏障,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
通關在即,一個重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香港,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北部都會區,自然是香港內外最大的期待。這個都會區將緊貼深圳發展,因此只有儘快通關,該計劃才可能實質性展開。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