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日前,在赤城縣海坨山谷旅遊度假區筆者看到,這裡的生態旅遊、戶外運動、房車露營、康養度假等旅遊業態,正吸引大批京津遊客到來。
3月29日,2022年,一座四線城市的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了25萬元,這就是鄂爾多斯。
在南昌青山湖西岸的東湖意庫,高大的蘇式無梁樓蓋建築聳立,一道鐵軌蜿蜒伸向遠方,陸上書店內咖啡飄香,泰式餐廳、巨幕影院、精釀啤酒吸引大量年輕人前來休閒、娛樂、打卡。
3月24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佈《關於重慶市2023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的公告》。
23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在北京聯合發佈《機遇之城2023》報告。報告顯示,觀察結果排在前四位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四個城市。
北京3月20日,北京在昌平區規劃建設1個城市消費中心,7個地區活力消費圈,推動消費向體驗化、品質化、數字化發展。該區將啟動建設近120萬平方米的超大型商業主導區,形成商業內街、空中平臺、濱水步道的慢行系統連結,提供京北首個水城共融的濱水商業消費體驗新地標。
以建築品質為筆,以城市化進程為謀,為時代人居發展著啟輝煌篇章。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一座新城拔節生長。從空中俯瞰雄安新區啟動區,北京支援雄安建設的“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赫然矗立。它們是雄安新區啟動區第一批建設的公共服務與民生保障項目。
近日,國家統計局正式發佈《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生産總值首次超過120萬億元。與此同時,全國各省份(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部分地級市的經濟數據也相繼出爐。記者梳理相關數據發現,去年全國南北經濟比重呈現“北升南降”、差距窄幅收縮,“萬億之城”GDP佔全國經濟比重近四成。
從北京上海到廣州深圳,從長三角的杭州蘇州到珠三角的佛山東莞,經濟比較發達的大中型城市正在進行一場大張旗鼓的搶人大戰,而且不約而同,這場搶人大戰瞄準的都是青年人。
綠心公園的面積達11.2平方公里,城市副中心“兩帶、一環、一心”的綠色空間格局中,“一心”指的就是它。這裡曾坐落著東方化工廠、散亂污企業和村莊,短短數年,翻天覆地的變遷在這片土地上發生著。
入夜的上海,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陸家嘴現代化摩天高樓隔江輝映、美輪美奐,光影勾勒的浦江兩岸成為上海的重要“名片”。
3月7日,福建泉州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泉州市常住人口887.9萬人,比2021年末的885萬人增加2.9萬人,人口總量保持全省首位。
2月28日,蘭州黃河生態旅遊開發集團與萬科物業服務公司在潤蘭之城行銷中心舉行簽約儀式。此次合作將致力打造全市物業服務標桿,更好地為廣大業主營造舒適宜居環境,為推進建設現代化幸福城市創造寶貴經驗。
基金管理規模12年擴大近百倍,投資近千個創新項目,作為北京市政府出資的産業基金第一大市場化管理人,近年來首鋼基金持續放大政府産業引導基金的杠桿效應,連結全國乃至全球的優質資源,服務高精尖産業發展,已成為助力首都産業升級的重要市場化“推手”。
2月12日,為紮實推進健康天津建設,加快建設體育強市,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近日天津市發佈“運動之都”建設行動方案(2022—2030年),預計到2030年,將全面建成具有天津風格和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國際化“運動之都”。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年底開放、三山五園文保示範區今年建成……北京市文物局發佈的年度文博領域重點任務顯示,北京大力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今年年內一批博物館、文化公園將“上新”。
2月12日,鄭州市統計局公佈2022年鄭州市經濟運作情況,至此,2022年中國內地GDP30強城市數據已經全部出爐。
北京2月10日,北京新消費供給水準不斷提高。2023年,北京將以提質便民為核心,高品質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著力提升消費供給品質,推動王府井、CBD加快打造世界級商圈,並將研究推動北京“購物之城”建設,打造時尚消費的升級版和新高地。
春至海河西岸,蓬勃生機涌動。打造中央商務區小白樓片區、泰達大廈“變身”國際航運中心大廈、建設“一刻鐘綜合服務圈”……今年,河西區錨定建設經濟強區、打造品質之城的目標,開局爭先,實幹為要,力爭早日把“施工圖”變為“實景圖”。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