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沿著瀝青路面在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塔灣園口袋公園漫步,狹長的綠色空間裏,點綴著乒乓球臺、羽毛球場及各式健身器材。“去年這裡還是一塊閒置地,堆放著不少建築垃圾。現在經過改造不僅推窗見綠,大夥休閒健身也有了去處。”家住附近的居民史萌萌説。
11月8日電 “交通運輸部”微信號8日發佈2023年10月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速報。其中顯示,10月份,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同比增長55.8%。
截至2023年10月,安心還已累計幫助410組家庭省心減壓安家,累計幫助用戶節省80萬元。
中山、三亞、保定位列租金漲幅前三,桂林環比跌幅居首
10月全國大中城市租金均價維穩,環比漲幅收窄,同比轉正
廣東省2023-2024年度平均月薪為9100元,同比增長5.8%,與全省2023年地區生産總值預期增長5%以上的態勢基本一致;金融業薪酬依舊領先,廣東製造業“壓艙石”“頂梁柱”作用日漸凸顯……
換手機、換汽車,不少人可能已經習慣通過平臺以舊換新的操作。但如果是換房,也有途徑實現“買新賣舊一條龍”嗎?
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鐵集團”)獲悉,鐵路中秋國慶假期運輸今日啟動,自9月27日至10月8日,為期12天,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9億人次,日均發送旅客1583萬人次,9月29日為客流最高峰,預計發送旅客超2000萬人次。
今年以來,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波動,居民消費價格低位運作,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引發了一些社會輿論對中國經濟恢復和發展前景的擔憂,國外唱衰中國的種種論調沉渣泛起。看待中國經濟形勢,應結合發展階段變化,全面地看、辯證地看,既要看“形”也要看“勢”,既要看“量”更要看“質”,既要“縱看”還要“橫看”。綜合不同維度分析判斷,當前儘管面臨著來自國際國內新的困難挑戰,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的態勢沒有變,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的基本面沒有變,高品質發展長期向好的大勢不可逆轉。
蘇州近日發佈情況説明指出,近期國家統計局對全國城鄉(含開發區)分類代碼進行了更新,蘇州城區的統計口徑包括蘇州工業園區,其下轄社區的城鄉代碼由鎮中心區(121)改為主城區(111)。婁葑街道、勝浦街道、唯亭街道、斜塘街道、金雞湖街道下轄各個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都已改成了:111。此調整並非是區劃調整,只是統計口徑的調整。
進入2023年,相比復蘇承壓的地産企業,物業服務企業整體表現較為穩健。
中國特大城市迎來擴容。
9月12日,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産管理局、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鄭州市金融工作局、鄭州市商務局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支援合理住房需求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全面取消鄭州市住房限購、限售政策,自9月12日文件發佈之日起執行。
為支援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各地樓市政策落地節奏加快。9月以來全國已有超30省市優化樓市政策,同時,越來越多的城市跟進解除限購限售政策。
從“認房又認貸”到“認房不認貸”,一字之別的背後,是13年來我國房地産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也是政策層面適時調整優化的結果。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10天時間裏,至少有24個城市全面執行了“認房不認貸”的政策。那麼,政策落地執行,市場在發生怎樣的變化?《新聞1+1》連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共同關注:“認房不認貸”落地,效果如何?
9月1日,距離廣州、深圳官宣“認房不認貸”僅過去兩天,北京、上海也在同日宣佈執行這一政策措施。至此,四大一線城市全部加入“認房不認貸”行列。業內分析認為,這意味著全國房地産市場的底部或已確立。
8月4日,4日從中國交通運輸部獲悉,7月份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完成客運量26.6億人次,較2019年月均客運量增加6.7億人次、增長33.8%。
2008年8月1日,我國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開通運營,北京南站同步啟用。自此,京津兩地融入半小時通勤圈。15年來,京津城際累計發送旅客3.4億人次,從開通時的47對列車,不斷擴容至目前最高128對,增加約2.5倍。最小間隔3分鐘、逐漸“公交化”運營的復興號,助力越來越多的奮鬥者過上雙城生活,也帶動著沿線經濟增長。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31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聚焦重點、精準施策、激發活力,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推動更多低收入群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産性收入,推動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通過消費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費意願。
房企票據逾期現象較去年有了明顯改善,當前整體風險釋放可控。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