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11月情緒指數仍在探底,市場“以價換量”趨勢延續
各等級城市成交量全線下滑,一線單月環比及累計同比降幅最小
11月成交環比降超一成,單月及累計成交規模創同期新低
繼限購鬆綁、增值稅徵免年限優化等一系列組合拳後,廣州一二手樓市呈現分化狀態。單月二手房成交破萬套創下年內第二高位,新房市場受供應放緩及優惠力度不到位,導致大量新房客戶被二手住宅“虹吸”。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11月30日發佈數據,1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産出指數分別為49.4%、50.2%和50.4%,比上月下降0.1個、0.4個和0.3個百分點,我國經濟景氣水準穩中有緩,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
近期媒體報道,上海豪宅市場再現天價成交,引來全網轟動!
在引領中國科技住宅領域14年之後,金茂府即將迎來又一次煥新升級。
11月14日,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關於優化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對購買廣州市首套住房的購房人家庭,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
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8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陳宜芳在會上介紹,截至2023年10月,全國老舊小區既有住宅已累計加裝電梯近10萬部。
11月6日,據青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的關於開展“商轉組合”貸款業務的通知顯示,申請辦理“商轉公”業務的職工家庭,可選擇將原商業貸款的一部分轉為公積金貸款,形成“商轉組合”貸款,無需自籌資金償還原商業貸款餘額與公積金貸款額度的差額部分。職工的原商業貸款剩餘本金應不超過所購房屋當前評估價值的70%。
未來,廣州城中村改造的補償方式或發生重要變化。日前,廣州市審議通過《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2021-2035年)》,提出“優化成本核算與徵拆標準,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機制,拓寬城中村改造資金支援渠道等策略,破解城中村改造難題,提升改造效率”。 至此,廣州成為了首提“房票安置”的一線城市。
近日,中指研究院、克而瑞等機構公佈了2023年1-7月百強房企銷售情況。克而瑞報告顯示,2023年10月,TOP100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4066.9億元,環比增長0.6%,同比降低27.5%。
10月31日,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關於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明確自11月1日起,借款申請人家庭名下在本市無住房且全國範圍內無公積金貸款記錄的,執行首套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
9月以來,取消限購、購房補貼、首付比例下調等所有利好發佈,聰明的購房開始加速入市,南京一二手房市場的優質性價比房源快速成交。
11月1日報道,“商轉公”,即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轉為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因為商貸和公積金貸款間仍存在較大的利率差,這也成為降低購房者房貸壓力的一個重要渠道。
11月1日報道,從“問世”,到“隱退”,再到“重出江湖”,在各地為提振樓市各出新招的背景下,曾流行于棚改高峰期的房票又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中。
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被房屋裝修折磨過,甚至有過一次裝修經歷,恨不得今後再也不裝修了。裝修讓人們對居住環境改善懷有美好期待,本該是件高興的事,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糟心經歷,和整個家裝行業不規範不無關係。人們對美好居住生活的嚮往不斷提升,剛需、改善性購房需求仍有提升空間,因此家裝行業也面臨較多發展機遇。而家裝市場的繁榮和發展,需要以市場的規範為基礎。
政策:行業監管體系趨於完善,資金監管、信用資訊管理、從業人員實名及信用管理等政策陸續出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配套政策仍是重點,政策涉及稅費減免、建設標準優化、非改租、産業園區配套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等。政策繼續優化公積金提取用於租房,加大對租賃融資支援,同時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的常態化發行。
這個“十一”,作為“認房不認貸”政策出臺後的首個長假,北京樓市表現格外值得關注。
今年1月,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現房銷售”。今年2月,河南省提出,以鄭州、開封為試點,積極探索預售制度改革和現房銷售。此後,湖南省、山西省也開始探索現房銷售試點。9月,雄安新區宣佈取消商品住房預售,實行現房銷售,實現“所見即所得、交房即交證”。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