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曾幾何時,為維護住宅價格的穩定,多地在土地拍賣時普遍執行“限地價”的政策。如今,隨著市場進入深度調整,土拍重回“價高者得”的規則。
11月7日,針對“北京擬在今年的第三批次供地中取消地價上限”的消息,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在其官方微網志發佈回應表示,北京“取消地價上限”為不實消息。
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場分析師周巍女士在8月1日下午的“中指市場形勢及企業研究成果分享會”中,對2023年7月土地市場進行總結,並對近期市場變化作出解析。
2023年時間過半,房地産市場交上了一份怎樣的答卷?數據顯示,2023年1—6月,各地樓市政策調整次數超260次,覆蓋城市超130個,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35682.3億元,同比微增0.1%。
2023年時間過半,房地産市場交上了一份怎樣的答卷?數據顯示,2023年1—6月,各地樓市政策調整次數超260次,覆蓋城市超130個,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35682.3億元,同比微增0.1%。
3月10日,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佈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出讓公告,本次共推出10宗涉宅地塊,總起價42.25億元,並定於2023年3月31日拍賣出讓。
2月28日,浙江省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佈《2023年度寧波市區第一批擬出讓住宅用地清單》的公告。
2月14日,中國土地市場網公佈陜西省西安市2023年度首批住宅地塊出讓清單,共計73宗地塊,宗地總面積約327.676萬平方米,該批次地塊最晚擬供應時間為5月14日。
12月19日,成都今年第四批集中供地落下帷幕。16宗涉宅地塊中1宗流拍,14宗以底價成交,位於高新區的1宗宅地則以近15%的溢價率被招商蛇口競得,本批次土地出讓金總計約104.27億元。
2022年的“進度條”已經過半,上半年的房地産經歷了不少波折與挑戰。作為全國房地産市場“模範生”的杭州,這半年的成績單到底怎麼樣?
22城首輪集中供地有北京、福州、合肥、青島、廈門、武漢、重慶、成都、長沙、杭州、寧波、南京和天津13個城市完成集中供地出讓,另有鄭州、瀋陽和長春3個城市暫時未公告。此外,有廈門、濟南、武漢、重慶等城市調整為4個批次集中供應。
隨著2021年12月27日北京房山拱辰地塊由中建智地溢價15%以18.63億元競得,北京第三批集中土拍結束,這也意味著22個重點城市首年集中供地正式收官。據統計,2021年全國22城集中供地總成交地塊1990宗,總成交金額2.25萬億元,呈現出城市冷熱不均、土拍政策調整、國企領銜拿地等特徵。
隨著2021年12月27日北京房山拱辰地塊由中建智地溢價15%以18.63億元競得,北京第三批集中土拍結束,這也意味著22個重點城市首年集中供地正式收官。據統計,2021年全國22城集中供地總成交地塊1990宗,總成交金額2.25萬億元,呈現出城市冷熱不均、土拍政策調整、國企領銜拿地等特徵。
在經歷8月初的集體延期後,11月初,22個重點城市的第二輪集中供地多數已落下帷幕,與第一輪的火熱截然相反,第二輪集中供地慘澹收場。
房地産稅話題近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此次房地産稅試點最大的意義就是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一個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房地産稅或將成為未來市縣級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房地産稅或將成為未來市縣級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房地産稅話題近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此次房地産稅試點最大的意義就是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一個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房地産稅或將成為未來市縣級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房地産稅話題近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此次房地産稅試點最大的意義就是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一個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房地産稅或將成為未來市縣級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房地産稅話題近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此次房地産稅試點最大的意義就是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一個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房地産稅或將成為未來市縣級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房企“滾雪球”式的發展模式將在行業內沒有生存空間。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