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於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於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住房保障制度和發展政策經歷了怎樣的變遷,我們對住房屬性的認識又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曲折過程?通過哪些調控機制,才能確保住房回歸到居住的基本屬性上?域外解決住房問題的經驗對中國又有哪些啟示?
全省13個省轄市中,有7個市的滿意度超過全省平均水準。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省會城市的南京,是唯一一個滿意度不到80%的,也是唯一一個不滿意度超過20%的,而這種情況與南京日益高企的房價密切相關。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調查顯示,中國中産階層財富在房産上配置比例高達79.5%,而金融資産佔比過低,僅有10.8%。此外,近年來境外消費成為中産階層的首選。由於具有中産辨識度的産品和服務短缺,消費流失境外現象十分嚴重。
12月12日,中國社科院發佈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6)》指出,一線城市的經濟壓力遠高於其他城市,並非宜居城市。而二線發達城市生活壓力感均低於整體平均水準,也遠低於一線城市和三線城市,較為宜居。
目前,北京、廣州和深圳都已實施積分落戶制度,上海則仍是採取“居轉戶”制度。但是,四大城市對於創新創業人才、留學人員等群體,均設置了能夠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
走出家門,就能找到“10分鐘體育圈”;“老老人”獨居在家,每天都有“小老人”志願者到府敲門看望……從社保、住房、教育、醫療到就業和發展機 遇,從普惠制惠民政策到困難群眾保障,常州已經織就一張民生安全保障網。民生優先發展成果共用,成為常州人看得見摸得著的切身感受。這不,在前不久公佈的 “2016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名單中,常州排名第11位。
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和減量化管理,嚴格控制特大城市用地規模,是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保障新型城鎮化用地需求,就要合理統籌生産、生活、生態等各業各類用地,優先保障進城人員住房、教育、醫療等民生項目的發展用地
按照規劃,2016年北京將實施139個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項目,年內完成改造3.5萬戶;2017年底基本完成四環路以內棚戶區改造任務,確保完成15萬戶改造任務。在此基礎上,2020年基本完成中心城棚戶區改造。
草案規定,在全國建立居住證制度,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蓋,要求各地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提高居住證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務水準。草案還明確了居住證持有人通過積分等方式落戶的通道。
據悉,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將要解決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問題,聚焦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房價高漲、生態環境等突出問題,爭取到2020年時,北京“大城市病”能夠得到緩解。目前,北京市“十三五”規劃正在起草,近期將形成規劃綱要初稿,並公佈、徵求意見稿。
據悉,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將要解決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問題,聚焦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房價高漲、生態環境等突出問題,爭取到2020年時,北京“大城市病”能夠得到緩解。目前,北京市“十三五”規劃正在起草,近期將形成規劃綱要初稿,並公佈、徵求意見稿。
昨日,新疆阿克蘇市毛拉闊滾其鎮紅旗坡園藝一分場的卿銘明,將戶籍轉到襄城區真武山社區,成為襄陽市推出戶籍新政以來,首位落戶的外地農民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1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措施,更好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作用;決定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至全國,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部署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確定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政策,增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動能。
今天,杭州出臺《杭州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引進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簡稱“杭州人才新政27條”),對人才引進培養、創業扶持和生活保證等方面的政策進行創新完善。
城鎮化是拉動內需、改善民生、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藍印戶口”政策,曾經帶動了天津遠郊區縣的房地産快速增長。
政府才是最大的開發商,以土地和稅源開發為主。地産商從來都是隨從,博弈者。而地方政府和地産商是同盟者。政府抬高了民眾預期,而老百姓是房價上漲的受益者,但卻總“吃肉罵娘”。專家學者是捧臭腳的,沒有任何公眾態度。而媒體肆意歪曲資訊,誤導大眾。
有的地方強調三年大變樣,房地産開發出現“虛火”過旺現象。房地産開發只是城鎮化的一個表現形式,要避免“為房而房”的怪圈。
近些年,城鎮化建設如火如荼,與之相應的是房地産開發的異常紅火。許正中:在現實社會中,確實有政府主導、推動的城鎮化綁架房地産的現象,這主要是財政體製造成的。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