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22城第二批集中供地即將落下帷幕,相比于首批供地,土地市場呈現出陣陣寒意。
目前,除了鄭州和寧波,20個熱點城市均完成了第二批集中供地。從第二批集中供地來看,土地市場降溫明顯,包括北京、上海等熱點城市,在第二批集中土拍中均出現了撤牌、流拍的現象。據中指研究院統計,第二批集中土拍流拍加撤牌率高達31.8%。
目前,除了鄭州和寧波,20個熱點城市均完成了第二批集中供地。從第二批集中供地來看,土地市場降溫明顯,包括北京、上海等熱點城市,在第二批集中土拍中均出現了撤牌、流拍的現象。據中指研究院統計,第二批集中土拍流拍加撤牌率高達31.8%。
9月,二輪集中供地成交遇冷,實際流拍率超30%。50家典型房企9月拿地總額同比顯著下降。不過頭部房企保持穩定的投資節奏,但規模相對有限。
第三季度以來,由於調控持續加碼,特別是信貸環境收緊,導致購房貸款放款延長的同時,土拍升級疊加房企資金壓力加大,債務違約頻現,進一步降低了市場預期。
用藝術賦美建築空間
截至9月22日,全國22城第二批次地塊出讓進程已經過半,廈門、福州、蘇州等10個城市率先完成出讓。觀察可以發現,相較于首輪集中供地,溢價率下降、流拍率上升成為本輪土拍的顯著特徵。
8月,隨著第二批集中供地的暫停,加上各房企半年報集中公告的影響,房企整體投資力度下降。50家典型房企8月拿地總額同、環比顯著下降。不過隨著9月中旬左右開啟集中供地,投資力度或將回升。
全國22城第二輪“兩集中”土拍陸續拉開帷幕。截至9月13日,福州、青島、天津、濟南四城已攬金約837億。房企相較于第一輪高溢價“搶地”,第二輪土拍市場明顯冷靜,在拿地策略層面也出現了分化。由此看出,集中供地政策的出臺,目的不僅是穩定市場,還是對中小型房企的一種考驗。如何把握穩地價需求與市場訴求之間的平衡點,還有待觀察。
整體來看,2021年1-7月中國房地産企業銷售面積TOP100上榜房企的均值達到520萬㎡,28家房企超過上述均值。其中有2家房企銷售面積超過4500萬平方米,5家房企銷售面積在1000-3000萬平方米,19家房企銷售面積在500-1000萬平方米,較上半年增加1家。不少房企銷售面積的同比增幅較大。
7月,一二線城市處於集中空地空檔期,三四線城市同環比均出現下降趨勢,呈現量少質優的走勢,土地市場熱度下降明顯。前50房企總拿地金額(權益口徑)為1438億元,環比下降42%。目前,已有13家房企拿地銷售比超出40%閾值。預計到年底前,房企投資土地持續放緩。
經歷了上半年業績衝刺的房企,7月銷售力度事實上並未鬆懈。但因淡季、疫情、40%投銷比等因素影響,整體項目銷售節點後移,市場有所降溫。29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下降10%以上,但北京、上海同比均實現正增長。25個二、三線城市成交同、環比也下降10%以上。
今年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部分城市溢價率高企,房企利潤空間被擠壓,上演了“退地”的劇情。第二批集中供地又將上演怎樣的戲碼,一直備受關注。
調控政策愈發精細化,房地産行業進入史上最嚴監管時代。從發展的眼光看,高頻精準調控在擠壓行業泡沫的同時,也倒逼房企蛻變升級。
2021年上半年,濱江集團實現銷售額879.2億元,同比增長60.7%;營業收入為193.8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8.1%;歸母凈利潤為12.6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5%。
100家上市房企中有40家實現降檔,未來,房企的分化還將加劇,以價換量將會讓房價更趨合理。
“有房企在一線城市偏遠區域拿了塊地,因為能力不夠,遲遲沒有開發。沒想到幾年後該區域卻迎來發展,該房企賣地賣房,一躍而成為百強。這樣隨便拿地在等待中躺贏的情況以後估計都不會再有了。”而這一系列的變化,源自一年前的一個重磅管理規則。
“有房企在一線城市偏遠區域拿了塊地,因為能力不夠,遲遲沒有開發。沒想到幾年後該區域卻迎來發展,該房企賣地賣房,一躍而成為百強。這樣隨便拿地在等待中躺贏的情況以後估計都不會再有了。”而這一系列的變化,源自一年前的一個重磅管理規則。
近一段時間以來,針對房企的各種監管政策頻繁出臺,加速了房地産行業變革的步伐。
溢價率不超過15% 房價背後的地價“大手”被摁住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