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中原地産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滬深兩市公佈半年報的房企合計50家,合計凈利潤僅為118.89億,凈利潤率只有9.2%,這是上市房企平均凈利潤首次跌入個位數。
中原地産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滬深兩市公佈半年報的房企合計50家,合計凈利潤僅為118.89億,凈利潤率只有9.2%,這是上市房企平均凈利潤首次跌入個位數。
6月以來,多家房企再次展開多渠道融資,貨幣寬鬆政策使在海外面臨融資困難的中國本土企業轉向國內發行債券,國內發債正大行其道。
日益寬鬆的國內貨幣政策環境讓一直熱捧境外融資的房企紛紛“倒戈”。6月以來,多家房企再次展開多渠道融資,貨幣寬鬆政策使在海外面臨融資困難的中國本土企業轉向國內發行債券,國內發債正大行其道。
在傳統的銀行信貸、信託、海外發債之外,近期開發商通過資本市場定增融資、發債以及與保險公司合作等融資方式成為亮點。融資渠道的多元化為房企的戰略轉型以及佈局旅遊地産等多樣業態提供了資金支援。
在傳統的銀行信貸、信託、海外發債之外,近期開發商通過資本市場定增融資、發債以及與保險公司合作等融資方式成為亮點。融資渠道的多元化為房企的戰略轉型以及佈局旅遊地産等多樣業態提供了資金支援。
《證券日報》記者在同花順公告欄目中檢索5月份的上市房企公告發現,至少有18個公告標題的關鍵詞就是“競得土地使用權”。
炒股賺了錢去哪?答案或許是炒房!也許是感受到“風口”即將吹向房地産業,大型房企拿地的熱情正逐漸高漲。當然,動輒億元的拿地成本價背後,是銀行“微利”甚至“倒貼”的低成本資金的支撐。
炒股賺了錢去哪?答案或許是炒房!也許是感受到“風口”即將吹向房地産業,大型房企拿地的熱情正逐漸高漲。當然,動輒億元的拿地成本價背後,是銀行“微利”甚至“倒貼”的低成本資金的支撐。
對於本次降準的影響,各方説法不一,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業內人士認為,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房地産市場交易額和房企資金量都會放大。這一點從國家統計局的有關數據上已有所反映。
對於本次降準的影響,各方説法不一,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業內人士認為,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房地産市場交易額和房企資金量都會放大。這一點從國家統計局的有關數據上已有所反映。
萬科9月22日公告稱,擬提請發行150億元、期限最長不超過10年的債務融資工具。此前,已有富力地産、金融街等房企公告擬發行中票融資。截至目前,幾家房企擬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的規模已超過300億。
6月全力衝刺半年業績後,近九成的房企在7月迎來了銷售額的大幅回落。業內人士指出,雖然7月銷售比6月低是在預期之中,但個別龍頭房企高達60%的銷售環比下跌幅度,卻仍超出了預期。
在樓市低迷的大背景下,面臨資金鏈壓力的房企開始加快一手賣貨,一手找錢的步伐。5月房企掀起了今年海外融資的小高潮,雖然融資成本快速推升,房企在6月並未放慢發債步伐,繼瑞安成功發債後,市場傳來融創正為收購綠城的資金尋求融資的消息。
截至12月12日,已有30多家上市房企發佈11月銷售業績。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上述房企今年1-11月總銷售業績已突破萬億元,而萬科、保利、中海、綠地、萬達這5家房企年內銷售已突破千億元,恒大、碧桂園預計將在12月邁入“千億俱樂部”。
截至9月10日,滬深兩市共有21家房企公佈了定增方案,涉及募集資金高達515.59億元,其中金科股份、榮盛發展、中茵股份、新湖中寶、宋都股份、華聯股份、北京城建等9家公司的方案已經獲得股東大會批准通過。記者對部分上市房企的再融資項目進行盈利測試,發現除了新湖中寶、宋都股份等增發資金投入的是公司旗下的成熟産品和項目,有確定的盈利模式和可觀的收益外,部分增發融資項目的盈利前景存在著不確定的風險。從本期起,《每日經濟新聞》房産週刊將陸續推出上市房企再融資盈利調查報道,解析上市房企再融資項目盈利前景。
截至9月10日,滬深兩市共有21家房企公佈了定增方案,涉及募集資金高達515.59億元,其中金科股份、榮盛發展、中茵股份、新湖中寶、宋都股份、華聯股份、北京城建等9家公司的方案已經獲得股東大會批准通過。
截至9月10日,滬深兩市共有21家房企公佈了定增方案,涉及募集資金高達515.59億元,其中金科股份、榮盛發展、中茵股份、新湖中寶、宋都股份、華聯股份、北京城建等9家公司的方案已經獲得股東大會批准通過。
3月,北京、上海等地再現“土地盛宴”,成交額超百億元。不過,這波土地市場行情可能將暫告一段落。3月份,在香港和內地舉行的多場房企業績會上,多位高管透露,今年在土地市場出手將會謹慎,其中包括了去年下半年在土地市場屢有驚人手筆的融創、越秀、恒大等房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這些公司開始把注意力從土地市場轉向了房企項目並購。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