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攜手中信銀行搶灘租賃市場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7-11-03 09:31:00

原標題:碧桂園攜手中信銀行搶灘租賃市場

隨著十九大報告正式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行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業內預測,未來我國房地産行業將迎來更深度的“轉變”和“轉型”。

10月27日,央企保利成立國內首單50億元租賃住房REITs,率先開啟萬億住房租賃市場年度大單。10月30日,民企龍頭碧桂園與中信銀行也在北京成立300億元長租住宅保障基金。

各路資本競相涌入,融資模式不斷推陳出新,“人人住有所居”的時代或將真正到來。

銀企合作發力“購租並舉”

按照協議,中信銀行將在未來三年為碧桂園在長租住宅領域提供300億元保障性基金,同時整合中信集團各類金融資源,為碧桂園在長租住宅方面提供“定制式”、“所有”、“一站式”的綜合化金融服務,滿足其在長租住宅領域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根據中央精神,現階段發展住房租賃模式對房地産企業而言更多意味著承擔社會責任。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推動集體建設土地入市建租賃住房,還是普通的租賃住房土地出讓,都不同程度地向央企、國企傾斜。

在此背景之下,民企碧桂園與中信的長租合作意義或更為深遠。據了解,雙方合作具體融資方式將包括但不僅限于ABS、REITs等主流和創新金融産品。

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在簽約儀式上表示,碧桂園這幾年的發展速度以及對客戶、對資本市場的認知深度都值得讚賞。“‘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就體現了碧桂園對用戶居住環境和舒適度的關注,而這也同樣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體現。”

碧桂園15個項目佈局一線城市

碧桂園方面表示,進入長租領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響應政府號召、響應國家購租並舉政策的重要戰略舉動,基金規模之巨也體現出碧桂園發展長租的決心與信心。

對孵化長租業務,碧桂園顯示出了極大的耐心與智慧。“碧桂園發展長租,始終站在為主營業務服務、增值地産板塊的角度去規劃佈局,而非為了長租而長租。”碧桂園相關人士透露。

因此,在試水階段,碧桂園選擇了長租公寓這種相對成熟的産品形態,針對的是最具成長性、有購房潛力的年輕客戶,為初入社會打拼的他們提供遮風擋雨的溫馨空間,讓其體驗到碧桂園的産品、服務、文化與情懷,有助於提前鎖定購房客戶。

公開消息顯示,碧桂園在一線城市已佈局15個項目,最早的項目將於年內開業,上海與深圳區域的長租項目已開始拓客,其中位於上海的項目或將打響碧桂園長租業務的頭炮。

提供一站式房屋租賃解決方案

2017年前三季度,碧桂園登頂中國房地産銷售排行榜,這是自去年首次邁入三甲之後又一新的高度。在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碧桂園早已開始尋找新的增長極。

2017年8月22日,在香港中期業績會上,碧桂園首次發佈了長租計劃。碧桂園總裁莫斌透露,公司正式試水長租,在集團多個位於一線城市的區域成立長租事業部,並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等多地佈局項目,力爭將其發展成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業內普遍認為,長租公寓重資産投入、利潤低、回報週期長,與強調高週轉的商品房市場格格不入。事實上,碧桂園集團董事局副主 席楊惠妍早在2015年就開始關注長租業務。兩年以來,長租業務的思考總結、觀摩體驗、模擬操盤等在公司內部從未中止。

行業人士認為,伴隨著“租購並舉”系列政策的出臺,碧桂園會將業務板塊及本身優勢注入長租公寓這個領域。此外,碧桂園還將結合自身基因,通過高效運營、成本控制和靈活的決策機制,使之更適應這個市場。

據記者了解,碧桂園長租品牌計劃融居住、物業、金融、商娛、健康等多元內容于一體,為租客營造“夢幻之家”,另外可從房源評估、設計、裝修、配置、招租、售後服務以及其他附加服務等方面發力,為業主提供一站式房屋租賃解決方案。

如今,與中信銀行的合作,為碧桂園長租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想像空間和更穩健的發展路徑。業內認為,這種合作將為國內長租發展提供範本。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碧桂園攜手中信銀行搶灘租賃市場
來源:經濟參考報2017-11-03 09:31:00
隨著十九大報告正式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行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業內預測,未來我國房地産行業將迎來更深度的“轉變”和“轉型”。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