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老弄堂“微更新”迎巨變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0-08-06 16:00:26

 全國聞名的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邊,一個擁有百年曆史的老洋房院落裏擠住著26戶居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工人新村裏,80多歲的老人生病要靠幾位60多歲的老鄰居抬著擔架下樓;均價每平方米近8萬元的新型住宅小區邊,兩層樓的租賃房裏可能有3戶26口人正在共用廚衛設施。

這,就是上海。半年多前,中央主要領導在考察上海時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群眾過得更幸福。金盃銀盃不如百姓口碑,老百姓説好才是真的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日走訪看到,城市的更新給在上海老舊小區、舊式里弄裏生活的百姓帶來可見、可感的真實改變。

26.1平方米“老破小”變身78平方米公寓

“等我裝修好,歡迎你來我家做客。”7月18日,上海市楊浦區武川路222弄居民朱紅光指著自家正在裝修的兩間公寓房説:“201室、202室都是我家,帶獨立廚衛,得房率很高。”

“獨立廚衛”是朱紅光一家盼了70年的現代化居住設施。很多人想像不到,在上海,仍然有一群像朱紅光一樣的老上海人,居住在僅十幾平方米的逼仄空間裏,幾戶人家共用一個廚房、衛生間。

朱紅光的父母70年前搬入這個小區,他本人在這個小區住了50年。過去的日子裏,他家26.1平方米的房子,最多的時候擠住著9口人。算上兩家隔壁鄰居,這3家人最多時26人共用一個廚房、衛生間,“樓下在吃飯,樓板上石灰往碗裏掉”。

如今展現在記者面前的,是一棟全新3層樓無電梯房。根據此前的搖號結果,朱紅光家拿到兩套2樓、共78平方米的一室戶。“一間給兒子結婚用,一間我和老伴一起住。”這兩天,朱紅光每天都會到新房子監督裝修情況。

武川路222弄小區是上海近年來舊改工作的一個縮影。這裡共有14幢住宅,其中7幢為獨立成套的售後公房,7幢為廚衛共用的租賃房。後者總共3668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中住著153戶居民,産權人為上海財經大學。房屋地勢低窪、白蟻氾濫。2018年6月,正在修建中的地鐵18號線正面穿過這裡的3幢房屋,房屋安全狀況雪上加霜。

上海市楊浦區的計劃是直接拆除7幢磚木結構的不成套房屋,還給居民5幢房屋,其中3幢不帶電梯的3層樓、兩幢帶電梯的7層樓。改建後,成套獨用一室戶158套,其中153套用來安置居民,剩餘5套作為社區公建配套用房。

該項目總投資約5707萬元,其中市區財政出資3805萬元,上海財經大學出資1902萬元,改造後獲益百姓再根據各自建築面積的增加補繳面積費用,辦理合規産權證。增加的面積小于8平方米的,每平方米補繳約1000元;大於8平方米的,每平方米補繳約2300元。

朱紅光兩套房子補繳了8萬多元,笑得合不攏嘴,“原來就想要拆遷,做好思想準備住到外環外去了。沒想到能回原地居住,環境還那麼好。”

“吃力不討好”的活兒,黨和政府攬下了

舊區改造是一件辦得稍有不慎就會“吃力不討好”的事。上海的舊區改造史,就是上海人民住房變遷、城市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其中,黨和政府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攬下苦差事。

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7月13日揭牌成立。作為上海市加快舊區改造和城市有機更新的重大創新舉措,該中心擔負著創新舊改機制、推進舊改工作的歷史使命。

上海市楊浦區房管局副局長趙岳毅全程參與了武川路222弄的改造工程,從方案制訂到簽約、居民搬離、竣工、居民回家,前前後後兩年多。他告訴記者,每一間改造後的一室戶都各不相同,改造辦一共出了153套圖紙,“雖然房間有大小,但要兼顧所有居民受益平衡,要考慮絕大多數居民的利益。”

該項目在2018年1月3日啟動居民徵詢,1月21日完成全部153戶居民的選房簽約工作,改造規模與簽約速度均創下楊浦區拆除重建紀錄。居民2018年2月1日開始騰房搬家,2月28日就全部騰空。

楊浦區五角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周靈告訴記者,“實惠”是群眾在舊改過程中最關心的話題,“老百姓不跟你談錦上添花,他們要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介紹,即便是武川路222弄這樣看起來産生翻天覆地改變的惠民工程,在執行中,也同樣考驗基層幹部的水準。

比如,222弄總共14幢樓,為什麼只改造7幢?住在另外7幢的老百姓有意見怎麼辦?兩年時間,既有地鐵施工噪音,又有7幢樓拆除重建的噪音,剩下的7幢樓居民如何忍耐?原本住2樓的居民搖號搖去了1樓,心情很壞不肯搬了怎麼辦?

周靈説,兩年多時間裏,基層政府始終把握一個原則——要讓群眾心情好,要讓所有人都滿意。他介紹,改造期間,這裡每天都有政府部門的專班團隊現場執勤,處理群眾的各種問題。今年6月28日交房當天,律師團隊和政府團隊現場辦公,當場為居民解決房屋品質、産權、家庭矛盾、物業政策等問題,為群眾提供“全程陪同驗收”服務。

政府“走心”執政換來百姓“真心”

在上海,願意“吃力不討好的”走心政府,也使得居民自治出現了自覺的“盡心盡力”,所謂人民城市人民建,便是如此。

黑灰色的外框搭配全透明玻璃,每部電梯都自帶360度全景景觀窗。這不是5A級寫字樓,而是上海市靜安區臨汾路街道臨汾路375弄小區加裝的19部便民電梯。

“每棟樓都是100%同意加裝。”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呂文潔介紹,小區第一棟安裝電梯的是1號樓,這棟樓2015年就開始動議加裝電梯,直到2018年才完成改造,其間成立了加梯臨時黨支部,專題討論“怎麼出錢”的問題。最終確定的2樓7%、3樓13%、4樓20%、5樓27%、6樓33%的出資比例,成為後來加梯“金標準”。

呂文潔介紹,加裝電梯的動議就是樓組長、黨支部書記本人發起的,“當時6樓80多歲的老太太生病,60歲的樓組長上去背人下來。背到4樓實在背不動了,又去找了4位老人一起幫忙把她背下來,引發了思考。”

如今,既是中心城區又是老城區的靜安區,共有啟用、在建、在批加裝電梯188部,累計完工啟用電梯52部,正在施工62部,歷年受惠居民3187戶。這些都得益於政府總結的“123”工作法——“1”是組建電梯臨時黨支部,把街道、居委會、小區、駐區單位的黨員都動員起來,形成合力;“2”是成立加裝電梯工作室和社區法治中心兩個支撐機構,同時編制“小藍書”“小紅書”兩本指導手冊,讓“零基礎”群眾“一看就懂,照著就辦”;“3”是把水電煤移位配套工程納入老小區改造、為加裝電梯單元的低樓層居民做美麗樓組改造、成立居民自管小組和電梯自治基金3項惠民舉措,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同樣能代表上海的市中心老城區黃浦區,也用“走心”執政換來老百姓的真心。

上海人民廣場地標建築JW明天廣場旁的江陰路上有一個順天村居民區,這裡現在是遊客的網紅打卡點,被居民稱為“4A級景區”。居民自發在天臺安裝了兩塊太陽能板,用來給室內公共樓梯照明供電;自發定制了同款雨衣,整齊地在雨天遮蓋電動車;自發制訂保潔公約,每天專人負責打掃獨立廚衛。

這裡原本密布著蜘蛛網一般的架空天線,老洋房院落裏擠住著26戶人家,公共區域天井堆滿雜物,居民上廁所還要去公共衛生間。去年,南京東路街道根據轄區內78%居民仍在老舊小區居住的特點,開啟里弄修繕實事工程。

由政府出資嵌入獨立廚衛設施,整飭了樓道、庭院、曬臺等公共空間,安裝了玻璃雨棚、曬衣架、移動鐵門、地面防滑條等,居住舒適度大大提升。

“不管這裡將來是否會動遷,要讓留在這裡的居民住一天、舒坦一天。”順天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定珠説。據悉,“江陰-順天村”街區佔地面積約10.8萬平方米,覆蓋江陰、順天村兩個居民區約2500戶居民。

(責任編輯:)
品牌房企
樓盤速遞
網站無障礙
上海百年老弄堂“微更新”迎巨變
來源:中國青年報2020-08-06 16:00:26
全國聞名的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邊,一個擁有百年曆史的老洋房院落裏擠住著26戶居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工人新村裏,80多歲的老人生病要靠幾位60多歲的老鄰居抬著擔架下樓;均價每平方米近8萬元的新型住宅小區邊,兩層樓的租賃房裏可能有3戶26口人正在共用廚衛設施。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