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2020-07-31 17:10:18

當前,京津冀三地無論是作為協同發展行為主體的政府、企業、社會,還是作為協同發展現實基礎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各自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然而,這些優勢之間分割、無序、固化現象依然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較為突出。因此,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應當集聚區域協同發展的多方優勢,以各方聯動協作形成合力,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優勢互補。

整合區域産業、市場、文化資源

産業聯動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目標,産業資源的統籌規劃是實現區域專業化分工的必要條件。目前,需科學定位京津冀三地産業資源的比較優勢,對産品開發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經行銷售能力等無形資源,以及産品原料、地理條件、人力物力等有形資源進行合理的分工佈局。京津地區應以建立高新産業科技園、産業管理示範基地、先進設備技術研發等為主攻方向,河北省應側重於整合、挖掘當地特色資源,實現三地産業資源的有效轉移和有機對接,構造“京津研發,河北承接”的産業聯動發展模式。

市場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內容,市場資源的統一配置是激發區域經濟發展活力的根本保障。當前,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快速推進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域界限,但資金、技術、資訊、土地、勞動力等市場要素自由流動依然受限,區域內供給市場、需求市場目前尚未完全統一。緩解京津冀地區虹吸效應和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則需要破除區域行政壁壘和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優化生産要素市場化配置,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以及推動市場供給側改革和強化區域對外開放程度等。京津冀政府間應建立統一的市場法規和市場監管制度,企業間應加強市場聯合聯盟和市場供需合作,保證市場要素合理流動,共同推動區域統一市場的形成。

文化旅遊圈建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文化旅遊資源的共建共用是帶動地方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有效路徑。京津冀地緣相接,歷史相通,區域文化資源一脈相承,呈現出集群化的特徵。目前可依託于旅遊小鎮建設和區域特色文化整合,進一步提升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推進京津冀文化旅遊圈建設。就整體而言,須合理規劃京津冀地區文化旅遊空間佈局,打造文化旅遊特色産業,發展集旅遊觀光、文化體驗、餐飲住宿、綠色環保等為一體的大旅遊産業。就局部而言,各地在旅遊項目開發、旅遊小鎮建設、文化品牌行銷等方面應做到同中求異,彰顯地方文化旅遊特色。

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統領和協作功能

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區域協同發展深入推進尚存在一定難度。為此,中央政府應充分發揮統領功能,即通過進一步加強和深化頂層制度設計,打破不同地區政策間屏障、調配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等,保障區域內各自利益分配實現相對均衡。

與此同時,中央政府還應當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間協同發展之責,框定地方政府間協同合作內容,以及通過建立區域公平競爭機制打破地區間當前不平等的競合關係。此外,需要中央政府厘清和完善縱向政府間的職責分工和責任關係,重點是要細化中央與地方在事權範圍和財政支出方面的責任關係,並充分考慮到區域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力求降低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成本,提高協同合作效率。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基礎上,地方政府應著力組建區域政府間合作組織和跨區域行政協調機構,即地方政府重在發揮其協同合作功能。當前,地方政府應加強和完善區域內政府間聯席會建設,成立不同領域的政府間協同合作組織,通過明確區域協同合作的具體方式和途徑,重點解決區域性重大問題。長遠看來,可以逐步過渡到準行政區劃手段,設立區域行政中心區和大行政區。通過組建具有行政性質的區域聯合體,重點解決當前地方政府合作參與率低、約束性差、間接性對話等現實問題。

此外,還應當構建以區域行政組織為主導,由行會、商會和民間組織等共同參與的聯合體。由區域行政聯合體牽頭,以區域合作論壇、對話協商會、專題研討會等有效形式,逐步構建由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民間促進的協同合作框架。

保障區域民生事業發展均等普惠

現階段,在民生事業發展方面主要體現為京津冀各地區社會保障水準差異、教育資源分佈不合理、醫療事業發展失衡等問題。針對這些現實問題,應當採取有效手段保障區域民生事業發展均等普惠,逐步實現京津冀民生事業協同發展。

一是加快實現京津冀地區社會保障供給均等化。應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擴大區域社會保障補償範圍,重在提升河北地區社會保障水準。同時,依據三地經濟發展和消費水準,通過建立社會保障管理機制和市場機制,重點保障特定人群和困難群體,並探索一套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區域社會保障體系。

二是擴大京津冀地區教育資源共用惠及範圍。針對區域基礎教育水準差異、職業教育碎片化及高等教育資源分佈失衡等問題,需要分類推進,重點突破。在基礎教育和職業化教育方面,京津冀三地政府和學校應發揮主導作用,從管理經驗共用、師資隊伍合作及教育教學資源整合優化和人才流動激勵等方面,推動區域教育協同發展。在高等教育方面,河北既要把握京津地區高校外遷、校際教學科研資源共用、高校幹部交流等機遇,又要在區域內部的院校合併、學科對接、人才引進、雙一流建設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增強其內生發展動力。並且,區域教育協同發展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聯繫起來,走産學研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三是緩解京津冀地區醫療資源供需關係失衡問題。近些年來,京津冀地區在醫療機構合作、資源數據共用、移動醫療及費用異地結算等方面有所突破,但在醫療資源供需關係方面仍處於失衡狀態。因此,在醫療事業協同發展方面,河北地區在承接好京津地區醫療資源有效轉移的同時,要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和發動社會力量推動醫療事業發展,建立健全多層級的醫療機構,滿足多層次的醫療需求。此外,借助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大機遇,京津冀地區應著力打造醫療資源合作平臺,建立醫療資源合作機制,以緩解河北地區優質醫療資源需求大於供給的矛盾。

促進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提質增效

抓好生態環境治理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內容。現階段需從治理源頭、治理過程、治理結果等方面入手,促進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治理提質增效。

第一,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生態經濟,從治理源頭上促進京津冀地區生態治理提質增效。當前,京津冀三地尤其是河北地區要加快傳統産業升級改造,培育高新技術産業體系,大力創建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應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加快局部地區高污染型産業向生態型産業轉型,從源頭上減少或禁止污染排放。同時,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推動綠色産業發展尤其是打造文化生態旅遊業,探索資源利用最優化、環境污染最小化、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生態經濟發展之路。

第二,採取多種形式、切實有效的生態環境治理手段,在治理過程中促進京津冀地區生態治理提質增效。京津冀地區不能僅停留在以資金補償為主要治理手段的層面上,而是要以環境項目建設、企業設備改造、産品研發、技術扶持、産業轉移等多種形式,拓寬區域生態環境治理路徑。此外,還應積極推廣綠色貸款、碳排放交易、社會參與等有效手段,逐步實現區域生態環境治理目標。

第三,進一步量化和細化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指標,並結合公共治理的具體要求和特點,從治理結果上促進京津冀地區生態治理提質增效。構建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治理的考核體系,不能僅考慮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所涉及的價值原則和評價指標,同時還應當把治理目標、治理主體、治理手段、治理效果等因素納入評價體系之中。特別是通過生態環境治理考評,及時發現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中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並及時糾正和解決生態環境治理實踐中的重點難點。

(作者單位: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統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2020-07-31 17:10:18
當前,京津冀三地無論是作為協同發展行為主體的政府、企業、社會,還是作為協同發展現實基礎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各自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