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服務應追求“最適宜”

來源:北京晨報 2018-09-05 09:17:11

原標題:居家養老服務應追求“最適宜”

  北京居家養老發展報告發佈 企業開拓市場能力弱

  《北京養老産業藍皮書·北京居家養老發展報告》昨天發佈。報告稱,本市居家養老服務供需不匹配,形式單一;提供養老服務的企業規模小,發展過度依賴政府,開拓市場的能力弱。報告認為,本市居家養老可持續性發展模式依然沒有建立。

  為老服務商“為老率”低

  在全市130萬家企業中,養老企業只有1500家;在全市1.1萬家社會組織中,專業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只有500家。而且,這些機構整體規模偏小,主業不突出。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企業依然處於“小散亂”的狀態。

  本市共有為老服務商1.5萬家,也就是説,老年人到這1.5萬家企業消費可以使用養老助殘卡。這些服務單位的類型分別是社區便利店、餐飲、百貨購物、醫藥醫療、幸福彩虹驛站、家政服務、文化娛樂、養老機構、日間照料等。不過,後四項服務類型單位僅佔14%左右,大多數為老服務商並未提供專業化居家養老服務,為老率低。

  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政府的大力鼓勵和扶持下,很多企業和社會組織依賴政府的購買服務而維持生存,沒有動力開拓市場。一些企業轉向“跑馬圈地”,忙著辦連鎖店,很難靜下心來挖掘老年人的需求。居家養老服務的經營管理人才大多從酒店等領域轉行而來,缺乏對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性認識,運營人才嚴重短缺也制約著連鎖企業的品質。

  萬名老人中6800人使用過保健品

  一項針對北京一萬名老年人的調查顯示,僅有2800余人擔心物質生活;在這萬名老人中,使用過或正在使用保健品的有6800余人,足見老人對醫療保健類需求比較高。

  調查還顯示,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排在老年人需求的第二位。然而,目前北京的居家養老服務以家政、送餐等服務為主,換句話説,社區養老多以滿足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照料的服務為主。形式和內容單一,難以滿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健康保健等需求,尤其是助急、家庭醫生、護理照料等,服務供需存在一定矛盾。報告認為,大多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主要是滿足政府購買服務,造成供給與需求不匹配。

  “下樓難”也是居家養老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項針對豐台區東高地街道的調查顯示,居住在四層以上樓房且沒有電梯的老人共計3000余人,佔調查樣本的23%。

  此外,社區養老服務雖然日漸普及,但是提供的服務水準不高,專業性不強。目前,為居家老人提供服務的多是社區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知識的醫師、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很少,大大降低了服務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尤其在醫療服務方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雖然配有基礎的醫療設備,但其診療水準與二、三級醫院相差甚遠,顯然無法滿足老年人高品質養老的需求。

  硬體消費高老人負擔不起

  2016年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金每人平均每月3573元,但養老機構的收費標準基本均在3000元以上,中心城區更是達到每月6000元到9000元。在提供到府居家養老的專業服務中,一些服務的收費標準達到每小時200元到300元,顯然不是一般收入群體能夠負擔的。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針對失能、特困等特殊老年人群制定的社會福利政策審核條件太嚴,致使很多有需求的老人無法享受相應福利,進而限制了市場需求。

  報告認為,居家養老的服務定位主要是在家中居住的老年人。這些人多為中低收入群體,因此在産品開發和服務內容上,服務商不應把“最先進”作為標桿,而應將“最適宜”作為主要標準。但目前,居家養老的設施建設多追求硬體過硬,而忽略了軟體充實,這種做法抬高了消費門檻,降低了對市民的吸引力。

  同時,房屋的適老化改造、康復輔具的使用都是老人居家養老不能缺少的硬體設備,而在這方面,尚沒有政策補貼支援。

  ■相關新聞

  國際“老博會” 300余企業將參展

  第七屆北京國際老齡産業博覽會將於2018年1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這是本市唯一一個老齡産業的專業展會,共推出六大板塊,將有300余家企業參展。

  展會現場設立老年宜居、康復醫療及福祉産品、適老化産品、智慧養老、為老服務、國際精品展區六大主題板塊,引入33個國家的精品輔具産品,在現場集中展示。

  “老博會”展會期間,主辦方將組織高峰論壇和多場專業論壇活動,包括居家適老化改造發展論壇、老年康復醫療行業發展論壇、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論壇、中日養老建築設計師高峰論壇等。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居家養老服務應追求“最適宜”
來源:北京晨報2018-09-05 09:17:11
《北京養老産業藍皮書·北京居家養老發展報告》昨天發佈。報告稱,本市居家養老服務供需不匹配,形式單一;提供養老服務的企業規模小,發展過度依賴政府,開拓市場的能力弱。報告認為,本市居家養老可持續性發展模式依然沒有建立。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