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做強唐山、保定等四大區域中心城市 推動組團式發展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2018-09-28 16:36:52

作為華北地區的人口大省,未來河北將做大做強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區域性中心城市,推動城市中心城區、雄安新區與周邊縣(市、區)組團式發展。

河北省日前印發的《河北省人口發展規劃(2018-2035年)》(下稱《規劃》)提出,未來河北總和生育率穩定在適度水準,人口總量在2017年7519.52萬人的基礎上,2020年調控到7700萬人左右,2035年增加到7910萬人。

這也意味著2018到2020年的三年內,河北將增加約180萬人口。數據顯示,2017年末,河北全省常住總人口7519.5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9.47萬人。常住人口的增長,基本依賴的是人口的生育,從外地流入的機械增長很少。

在城鎮化方面,在2017年55.01%的基礎上,2020年達到58%左右,2035年達到70%左右。這也意味著,屆時河北城鎮化水準將逐漸趕上發達國家的水準。

《規劃》提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加強小城鎮建設,建設一批環首都特色衛星城。提高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力。共同構建以首都北京為核心、河北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世界級城市群。

同時,通過做大做強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區域性中心城市,推動城市中心城區、雄安新區與周邊縣(市、區)組團式發展,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層級合理、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這四大區域中心城市無論是全市總人口,還是城區人口規模,都位居河北前四位,城區人口規模均超過了150萬。另外,保定和石家莊的全市總人口都超過了1000萬。加快這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也有利於河北加快城鎮化的進程。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近日舉行的第三屆野三坡中國論壇上分析,河北必須要提升發展自己,縮小同京津的差距,才能成為北京的“護城河”“南大門”。這就要擴大河北城市規模,優化城鎮體系。“我們説京津冀的人口也很多、城市也很多,京津兩市城市規模很大,但是城鎮體系不合理,我們要優化城鎮體系。”

肖金成認為,未來要強化城市功能分工,這是城市群的形成必要。只有分工才能互補、才能合作,因為河北和北京天津的功能不同。此外,要加強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與市場一體化。要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各個城市,用高鐵把它聯繫起來,交通能夠連接,能夠一體化,才能實現市場一體化。

與京津冀城市群發展相適應的是,河北將構建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人口流動機制;完善與人口流動相關的公共服務政策,有序推進京津冀醫療保障、公共交通、通信網路等公共服務一體化;構建有利於京津冀深度融合、協同有序、互補互利的産業集群;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制定積極人才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打造雄安新區人才聚集新高地。

在支援鼓勵生育方面,河北省提出,要構建生育支援體系。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援、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善後服務等在內的家庭發展政策支援體系。完善稅收、撫育、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政策,減輕生養子女家庭負擔。

完善計劃生育獎勵假制度和配偶陪産假制度,鼓勵用人單位為孕期和哺乳期婦女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條件,支援婦女生育後重返工作崗位。支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建立育嬰室和託兒所,方便生育婦女兼顧就業與照料子女。

在河北之前,面對婦女生育意願和出生率下降的態勢,一些地方鼓勵、獎勵生育乃至全面放開生育的呼聲高漲,湖北咸寧、山西、陜西等地也提出鼓勵獎勵生育乃至全面放開生育的政策和建議。

例如,早前遼寧省政府印發的《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提出,遼寧將完善生育家庭稅收、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減輕生養子女負擔。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鼓勵、獎勵生育不能停留在建議、規劃上,不能“光打雷不下雨”,而是要落到實處,要對準“痛點”,真正解決人們“生不起、養不起”等問題。“提高生育意願必須要有一系列有關民生的公共服務制度安排。”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河北做強唐山、保定等四大區域中心城市 推動組團式發展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2018-09-28 16:36:52
作為華北地區的人口大省,未來河北將做大做強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區域性中心城市,推動城市中心城區、雄安新區與周邊縣(市、區)組團式發展。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