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暫停審批填海造地項目

來源:北京日報 2018-08-17 10:31:26

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限批政策,到2020年,自然岸線保有量不低於18公里;全市入海河流水質改善,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面積比例達到國家考核目標要求……近日,天津市公佈《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暫停審批新增圍填海和佔用自然岸線用海項目,同時加強規劃,引導海洋産業科學佈局、高品質發展。

填海27850公頃空置69%

這份方案的出臺有著直接的背景。方案公佈前幾天,國家海洋督查組向天津市政府進行了圍填海專項督查反饋,認為天津海洋工作存在嚴管嚴控圍填海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圍填海項目審批監管不到位、近岸海域陸源污染嚴重等問題。特別是總計27850公頃的填海規模中19202公頃為空置面積,空置率達69%,不但嚴重超出渤海資源環境承載力,還造成巨大浪費。

根據方案,天津將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措施,堅決禁止填海造地,包括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限批政策,並暫停審批新增圍填海和佔用自然岸線的用海項目。

按照國家海洋督查組的反饋,天津市轄區內現有大陸自然岸線長度僅7.75千米,佔岸線總長度的5.06%。未來,天津將嚴禁在現有自然岸線進行可能改變自然岸線屬性的開發建設,加大沿海灘塗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開展人工岸線生態化修復試點,推進沿海防護林帶建設。其中,臨港經濟區將實施4.2公里人工岸線生態修復工程,海河入海口將實施公眾親水岸線工程。

天津還將建立海洋生態紅線管理體系,2020年海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紅線的面積佔天津市管轄海域總面積的比例將不低於30%的國家要求。

構建藍色産業發展帶

在嚴禁填海造地的同時,方案也對天津海洋産業的高品質發展做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天津將按照“北旅遊、中航運、南重工”的格局加快構建藍色産業發展帶,積極爭取獲批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並支援臨港經濟區化工區和大港石油化工區進行提升改造。

何謂“藍色産業發展帶”?根據2017年公佈的《天津市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藍色産業發展帶包括了如下內涵:沿海城鎮和産業佈局更加合理,要素高度集聚,生態環境良好,安全更加保障。

在産業結構調整方面,方案強調要全面落實國家去産能工作部署,嚴防已退出産能“死灰複燃”。

位於濱海新區東南部的南港工業區將在此輪天津海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重大石化項目將向南港工業區集聚,圍繞發電、海水淡化、工業制鹽、海水化學品提取等項目發展迴圈經濟,推動天津石化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天津還將從強化入海排污口動態監管,建設污染源總氮、總磷自動監測系統,加強畜禽養殖污染、農村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實施入海河流綜合整治,加強對近岸海域陸源污染的控制。

專家解讀

渤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天津市科學學研究所所長 李春成

《天津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提出“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限批政策”等一系列大力度措施,雖屬亡羊補牢,但仍可以説是非常緊迫、非常重要之舉,不僅對天津實現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十分必要,而且事關京津冀協同發展,乃至環渤海灣區未來創新發展是否留有足夠環境容量、足夠發展空間載體。

首先,與國內其他沿海地區相比,天津以及環渤海灣地區開發程度高,港口密布,重化工業比重高,人口密度大,被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華北平原所環抱,是東北、華北、西北和華東部分地區的主要出海口,向渤海排污量大。長期以來,渤海一直在嚴重超負荷運轉,大大超過其對環境承載力正常水準,導致一系列環境問題出現。

其次,渤海為內海,淺海灘塗面積大,年均降雨量小,加之與外海交換緩慢,導致渤海對環境污染的自凈能力、對生態失衡的自我修復能力較弱。

其三,渤海灣地區生態環境問題涉及利益主體多,海洋生態環境問題複雜,協同發展難度大,統一的規劃和管控力度弱。

因此,作為直轄市和首都北京重要的出海口,天津需要進一步增強並擔當起保護海洋環境的歷史責任,把保護放在開發之前,發揮海洋科技創新的優勢,加強京津冀協同與合作,積極開展海洋生態修復,把渤海環境保護作為事關京津冀協同發展、事關子孫後代的大事辦好。

記者 白波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天津暫停審批填海造地項目
來源:北京日報2018-08-17 10:31:26
近日,天津市公佈《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暫停審批新增圍填海和佔用自然岸線用海項目,同時加強規劃,引導海洋産業科學佈局、高品質發展。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