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40年巨變:城鎮人口增長近4倍,城鎮化率提升兩倍多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2018-06-20 09:17:52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城鎮化發展迅速,從東部沿海城市、外貿明星城市的崛起,到如今中西部省會城市的高速發展,我國人口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向省會城市、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等一二線大城市集聚。

改革開放40年,是我國城鎮化和大城市快速發展的40年,是中國城市體量不斷壯大的40年,是中國城市經濟繁榮發展的40年。中國城市發展,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成就的集中體現。

在6月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年會上,與會專家用數據回顧中國城鎮化建設的成就指出,在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進程當中,中國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鎮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億增長到8.1億人,城市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57個。

沿海城市崛起

改革開放包括了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我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大幕。

家庭承包制的實行不僅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把農村富餘勞動力從幹活“大呼隆”舊體制下解放出來。農民手中有了余糧,有了一定的資金,農村又有富餘勞動力,便從發展多种經營、創辦小作坊、小企業起步,開始離開土地到小城鎮務工經商,從而推動了中國鄉鎮企業的興起。

鄉鎮企業尤其是東部沿海省份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不僅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而且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也佔有相當比重。1987年鄉鎮企業産值首次超過農業産值。1990年全國鄉鎮企業增加值為2504億元,2000年增加到27156億元,10年增加9.8倍,平均每年遞增26.9%。

在這個過程中,東部沿海省份如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福建等地,得益於鄉鎮企業、鄉鎮經濟、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涌現出了一大批經濟強市,蘇州、無錫、溫州、泉州、佛山、煙臺等一大批普通地級市經濟迅速崛起,成為當前我國城市經濟的重要力量。

在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城市國企還是老的體制,政企不分、條塊分割、平均主義,嚴重影響企業的自主權。從1985年起,繼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全面展開。城市經濟及體制改革以搞活國有企業為中心環節全面展開,著眼于探索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企業體制,實行承包制、租賃制等措施,進一步擴大企業自主權。

在對內改革的同時,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並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福建省和廣東省成為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其中,深圳由昔日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了至今中國經濟的第三城。

1984年4月,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這14個港口城市。逐步興辦起經濟技術開發區。從1985年起,又相繼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開闢經濟開放區。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建立。1990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戰略著眼,又做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新區的決定。

從區域分佈上看,改革開放以後,南方城市的崛起是一大特點。在計劃經濟時代,北方城市明顯佔據優勢。一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城區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中,北方明顯多於南方,其中包括鞍山、撫順、吉林、齊齊哈爾、唐山、包頭、淄博等北方非省會城市。而現如今的廈門、蘇州、寧波等南方明星城市,當時不過是城區人口幾十萬的中等城市。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中國城市40年巨變:城鎮人口增長近4倍,城鎮化率提升兩倍多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2018-06-20 09:17:52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城鎮化發展迅速,從東部沿海城市、外貿明星城市的崛起,到如今中西部省會城市的高速發展。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