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投資者“免疫力” 識破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吹牛皮”

來源:新華社 2018-06-19 22:35:16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題:提升投資者“免疫力” 識破互金機構“吹牛皮”

新華社記者吳雨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日前,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對投資者的告誡,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專家表示,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常以“高收益”吸引投資者,要想提升投資者“免疫力”,識破這些機構吹的“牛皮”,需要監管規範、行業自律、投資者教育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近年來,形式多樣、創意層出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宣傳往往能抓住投資者的眼球,但虛假宣傳、誤導銷售和不當勸誘等亂象也不容忽視。“保本保收益”“無風險”“專家大咖護航”等用語或近義詞,常常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廣告的醒目位置。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介紹,依據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提供的關鍵詞庫,該協會從網際網路上近4.4萬個網站過百億網頁中,匹配篩選出超3000萬條含有敏感字段的網際網路數據,這些可能存在違法違規的金融宣傳。投資者難以識破這些互金機構吹的“牛皮”,容易蒙受經濟損失。


加強網際網路金融廣告管理已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重要內容。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廣告宣傳行為,規定不得對金融産品和業務進行不當宣傳;未取得相關金融業務資質的從業機構,不得對金融業務或公司形象進行宣傳等。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上海一家P2P網貸平臺涉投資回報預期類廣告行政處罰上訴案。此前,該平臺因使用“預期年化利率最高12%”等廣告用語被處以18萬元的行政處罰。


上海市一中院經審理認為,金融信息公司在公司官方網站介紹所經營的金融産品和所提供的資訊服務,屬於廣告行為。“預期年化利率”“預期年化利率最高12%”用語,並無科學、合理的測算依據和測算方式,易誤導投資者産生該金融産品保本、無風險或者保收益的誤解,使投資者不能全面了解其所投資的項目可能存在的風險,而僅預期可能獲得的收益,構成違法。


在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的約束下,網際網路金融廣告違規活動滋長的不良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互金從業機構的宣傳行為正呈現出規範有序的良性發展態勢。


“互金機構對於制度指引的需求不斷增長,但目前網際網路金融廣告活動的專門性制度體系尚未建立,從業機構的相關經營活動缺乏明確、具體的規範和引導。”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説。


為此,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推出了網際網路金融從業機構行銷和宣傳活動自律公約(試行),引導從業機構在開展行銷和宣傳活動時,加強對個人資訊保護、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方面的行為規範。


代表企業簽署自律公約的騰訊公司副總裁江陽表示,自律管理是規範網際網路金融行銷宣傳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也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但與此同時,我國投資者教育還比較欠缺,金融素養整體水準有待提升。”


去年,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全國消費者金融素養指數平均分為63.71,屬於中等偏上水準。央行表示,我國消費者金融素養水準有待提升且發展存在著一定的不均衡,應重視低凈值人群,開展有針對性的金融知識普及,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基於此現狀,日前騰訊與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達成戰略共識,共同成立騰訊財商教育公益基金,將從金融知識普及、金融投資風險、社會誠信三方面開展教育活動,推動全民金融素養教育發展。


“人民群眾既是金融監管保護的對象,更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依靠力量。”郭樹清表示,在實際工作中,要注重發動群眾,讓群眾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提升自身“免疫力”,同時成長為治亂象的生力軍。投資者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産品和投資公司,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提升投資者“免疫力” 識破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吹牛皮”
來源:新華社2018-06-19 22:35:16
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常以“高收益”吸引投資者,要想提升投資者“免疫力”,識破這些機構吹的“牛皮”,需要監管規範、行業自律、投資者教育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