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金融科技發展泡沫化和無序化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20-10-27 08:20:07

針對金融科技該不該管、如何管的話題成為近期市場熱點。毋庸置疑,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大幅提升了金融業效率,催生了大量金融新業態,但也滋生了誘導過度消費、侵犯用戶隱私、助長“贏者通吃”壟斷等諸多風險。面對金融科技發展,不應進行該不該監管的討論,而應展開如何進一步優化監管的思考。短期而言,以加強大型金融科技集團監管為重點,完善監管框架,統一監管標準,發展監管科技應用,強化數據隱私保護迫在眉睫。

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必然走在金融監管的前面,監管部門多持包容態度甚至出臺了不少鼓勵政策支援新技術、新業態發展,以推動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但在近幾年發展中,以金融科技、金融創新為外衣的金融亂象明顯增多,監管部門集中開展了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等專項整治,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同時,參考國際經驗,金融監管沙箱機制也在多地試點,以更好地平衡創新與風險的關係。目前,金融防風險仍是迫切任務,優化金融監管仍是當務之急。

首先,持續完善監管框架。在此方面,監管部門不斷探索。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編制並推動落實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擬訂金融科技監管基本規則,指導協調金融科技應用。綜合業內觀點來看,重點之一是加強對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業務發展已形成事實上的混業經營,且出現了“贏者通吃”的壟斷苗頭,如何處理與目前的分業監管關係以及反壟斷將是優化監管的重要內容。重點之二是加快統一監管標準的步伐。金融科技本質上是一種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活動,且與老百姓的錢袋子息息相關,因此不能背離金融的本質,應堅持同類業務適用同等監管的一致性原則。

其次,加快推進監管科技的應用。去年底央行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監管良性互動。短期而言,還應加快搭建多層次、系統化的數字監管體系,將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新産品、新業態及時納入監管,形成與金融創新發展相配套的監管機制。同時,進一步加強數據自動化報送處理和實時監控預警,探索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在金融監管中的應用。以監管科技助力對金融科技發展的監管,扎牢風險籬笆,讓金融風險看得見且管得住。

再次,提升個人數據隱私保護力度。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機構或平臺過度使用、違規收集、非法買賣個人資訊的現象時有發生,無節制侵佔用戶私人空間,嚴重危害了社會公眾的資訊安全。多款金融機構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下一階段的監管重點應是數據治理和數據安全保護,做好數據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和收益權的界定,防範部分機構對個人資訊過度收集、濫用和洩露,保護個人數據安全。

總的來看,金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給監管帶來的防風險壓力與日俱增,有效平衡創新發展與風險防範的關係將一直考驗監管者的智慧。未來對金融風險防控將保持常態化,需不斷優化風險預警、識別和處置機制,穩定金融市場預期,促進金融科技創新良性發展。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防範金融科技發展泡沫化和無序化
來源:中國證券報2020-10-27 08:20:07
針對金融科技該不該管、如何管的話題成為近期市場熱點。毋庸置疑,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大幅提升了金融業效率,催生了大量金融新業態,但也滋生了誘導過度消費、侵犯用戶隱私、助長“贏者通吃”壟斷等諸多風險。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