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制度全國落地進入倒計時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0-01-16 08:17:49

個人養老金制度改革有望在2020年正式落地。近期,銀保監會、財政部、人社部等多部門對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作出部署。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除了將個人養老金制度改革納入國家重大改革內容外,更多利好個人養老金産品發展及投資的政策正在加緊醞釀,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等金融産品有望成為第三支柱産品,鼓勵養老金投資增配權益性資産和另類資産政策或將適時出臺。與此同時,養老金管理公司許可準入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伴隨養老金融對內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地,我國養老金管理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擴容。

當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由三個層次構成:政府主導並負責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為“第一支柱”,佔主導地位,規模已超6萬億元;政府倡導並由企業自主發展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第二支柱”,規模約2萬億元;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在內的個人養老金制度被稱為“第三支柱”,僅在部分地區試點,規模尚小。

作為緩釋基本養老金壓力的重要一環,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2020年伊始鼓點漸緊。銀保監會近半個月連發兩文,將完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鼓勵金融機構發展養老産品作為工作重點之一。13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再度強調,加快第三支柱改革的頂層設計,下一步將把第三支柱的改革納入國家重大改革內容,並把第三支柱的發展作為國家重點戰略納入到“十四五”規劃之中。人社部在14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也提到,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

“建立個人養老金制度對我國金融體系建設和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具有多重積極意義,按目前的節奏,預計最快上半年落地。”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表示,個人養老金為建設更有韌性的金融市場提供了長期戰略性資金支援,也提高了個人老年經濟支援能力,特別是滿足了未能參加年金計劃勞動者的制度化補充養老保障需要,此外,進一步強化了養老金體系的可持續性。

據監管人士透露,當前國家已從重點發展戰略的高度,謀劃第三支柱養老金的發展。預計後續將在多個方面完善政策支援,包括出臺政策激勵措施,完善稅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政策,研究制定將個人儲蓄轉化為個人儲蓄養老金的政策,以及制定出臺第三支柱養老金投資收益免稅相關政策。此外,金融監管部門也將加快制度建設,制定適合養老投資的金融監管辦法,減少資本市場風險因素,增強養老資産投資意願。

個人養老金領域已成為備受關注且潛力巨大的市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遠超10%的國際老齡化標準。畢馬威報告預計,2018年至2050年中國老年人比重將從12%快速升至30%,中國個人養老金市場潛力可達萬億元級別。

面對即將開啟的萬億級個人養老金市場,金融機構正跑步入場、加速佈局。

截至2019年末,養老目標基金産品總規模已超430億元,較2019年年初大增近150%。稅延養老保險試點一年多來,已有23家公司參與稅延養老保險試點,66款産品上市,累計實現保費收入2億元,參保人數4.52萬人。銀行方面,各大行及股份制銀行幾乎全部開設了養老理財産品條線,近期密集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中,中銀理財、光大理財、招銀理財均已發行養老理財産品,交銀理財、興銀理財、中郵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公司將養老主題列為其主要的新産品類別。

工銀理財總裁、董事會執行董事唐淩雲表示,理財子公司應該把握商業化養老市場崛起的趨勢,推動銀行理財更好地對接養老需求,推動銀行理財産品納入養老保險第三支柱。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關博預計,下一步,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應該以個人養老金融賬戶為基礎,提供更加豐富的金融産品組合選擇,既有已經開展試點的稅收遞延養老保險等商業養老險産品,也包括養老目標基金、養老理財等其他養老金融産品形式,使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養老目標、投資需求、風險偏好,構建適合自己的靈活化養老資産組合。同時,要積極運用稅收優惠政策,支援和鼓勵更多個人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個人養老金制度全國落地進入倒計時
來源:經濟參考報2020-01-16 08:17:49
個人養老金制度改革有望在2020年正式落地。近期,銀保監會、財政部、人社部等多部門對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作出部署。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